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高温热浪、暴雨洪涝、雾霾等多种天气现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研究城市气候,探讨内在的原理机制,提供改善的决策建议,可以促进城市气候良性发展,给居民提供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街区微气候往往受到忽视,而有河流的街区微气候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众所周知,河流水体具有天然的生态效应价值;它的降温增湿功能,可有效调节局地微气候。因此,研究城市河流、河流布局对街区微气候的影响,对改善街区微环境、优化街区水体布局,提升街区人群居住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上海市有河流街区进行了调研,然后分析了河流在街区中的布局类型,并将本文的河流街区类型总结归纳为三大类:穿越型、临水型和汇合型,最终研究对象确定为11个典型行列式的多层建筑高度的河流街区。其次,本文用手持式气象仪(Kestrel 5000,误差为0.5±1℃)实测的数据与ENVI-met模拟的数据进行了趋势线对比分析,验证了ENVI-met的有效性。再者,文章模拟分析了有河流街区的降温增湿作用,不同河流布局街区的微气候影响差异。最后,本文用多元回归分析了影响11个河流街区微气候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存在河流的街区微气候整体舒适度优于无河流街区,有河流的街区在河流周边110m范围内具有较强的降温增湿效应。(2)在不同河流布局的街区中,河流处于街区中央位置以及河流位于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处,街区的微环境较佳;在街区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水体比例可以降低街区的温度、增加街区的湿度,但并不是水体比例越大,街区的微环境热舒适度越好。(3)通过分析11个河流街区的微气候影响因素,发现微环境因子的平均辐射温度对街区的环境影响较大;河流要素因子中,水体比例、景观形状指数等对街区的微环境影响较明显;街区的空间要素中,微环境受到建筑的SVF、建筑和植被综合SVF、街区的道路铺装比例、街区的容积率影响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