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市古镇茶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发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茶文化为切入点,以聂市古镇为对象,研究其在千百年间因茶叶种植、生产、贸易而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空间环境和非物质文化环境,详细地阐述各遗产要素的特点。并对遗产的整体性关系进行解读,针对其整体价值特征提出整体保护的理念。最终基于茶文化遗产分别探讨聂市古镇整体保护和发展的策略。
  经历史积淀下来的物质空间环境的长存不朽,及其茶文化内涵的延续传承,在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两者相互作用,只有将其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赋予古镇保护与发展完整的意义。围绕此中心点,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背景。聂市古镇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清朝、民国时期繁荣的茶业生产与贸易,推进了聂市古镇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古镇基本概况和茶文化渊源的把握,分析其因水而兴、因茶而旺的独特背景。
  第二部分,茶文化遗产。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入手,研究聂市古镇的茶文化遗产,包括其整体格局,街巷空间、历史建筑等物质空间环境,以及制茶工艺、茶风茶俗、文化空间等非物质茶文化,从中挖掘古镇的传统特色和历史文化,并分析梳理了文化遗产的现状,为论文提供研究基础。
  第三部分,遗产整体价值特征。首先通过物质空间与其茶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茶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关系;然后从基本价值、在贸易环节及“万里茶道”线路中的价值三方面,来判定茶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特征,以此剖析聂市古镇整体保护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整体保护与发展策略。针对茶文化遗产分别提出聂市古镇的保护与发展的构想。首先探讨茶文化遗产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策略,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索茶文化遗产再利用以及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策略。以此为古镇的后续探索提供参考思路和无限可能性,也为今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品德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创造性完成的教材,它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艺术地捕捉种种生长因素。同时赋予教材以现实的生命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    一、开放教师形象,创设宽松环境,提高学生主体能力    1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空间。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由前台转到
期刊
日前常用的引读法,即通过教师的插入语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读或反复接读文章某一情感丰富、体现主旨的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好的引读可以创造恰当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酝酿情感基调,从而较为迅速地进入文本规定的情感氛围中,充分表达阅读理解后的情感体验。并使情感在回环反复中加深、蕴浓。当然,如果使用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或使用时机、方式不够恰当,也会造成喧宾夺主或“引而不发”的态势,在课堂呈现出教师
期刊
从前常听说中国的教师工作很累,到英国后才知道。那儿教师的工作量是我们的两三倍:他们每天从早到晚要上5至6节课,于是教师的办公桌干脆就在教室里。批作业和备课的任务只能是下班回家或周末休息时间完成。 不过,英国人的悠闲自在是出了名的,当他们不愿意将学生的作业本子带回家去的时候。便会较少地布置作业,一般情况下作业都是当堂完成。上课时,满堂灌自然也是吃不消的。所以他们的基本模式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的时间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教学目的要求高,有一个基本的区别和难题,就是记忆,在教学中该怎样教学生记忆,同时又该怎样兼顾学生其他能力的锻炼,真正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本文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别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想法: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先从记忆开始!  【关键词】高中历史 记忆 方法  学校教育不仅是吸收知识,同时还包含思考和把它储存到深层记忆中。特别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记忆多而复杂的
期刊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方位发展”。现在,还有不少教师仍然拿着一本书进课堂照本宣科,而实验就是教师进行演示,不让学生动手。这些都还停留在以识记性知识传播为主的教育阶段。我国小学的科学教育大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科学教育形式都带有当时的特性。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三个阶段,然后再谈谈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下,
期刊
科学课程实施几年来,“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逐步主导了科学教师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过去的自然课程所强调的实验教学正在被逐渐淡化,甚至不再提实验教学。还有的认为实验教学是探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产生一些问题: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不是从属关系?还有没有必要强调实验教学?    一、科学探究与实验教学的差异    1 科学探究是以尝试、经历为主,从情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要尽量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这已成为共识,但是,这活动有什么特点,与其他游戏活动有什么质的区别。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合理有效的,仍然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1 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传统的“打开书”、“听老师说”、 “跟老师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用英语交流和做事能力的培养,适应不了
期刊
考试评价按其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不同功能的考试评价其试题编制的内容应有所区别。    一、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所做的评价。旨在研究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供信息。  [例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4篇说明文。在本组课文教学前,老师让学生阅读文章《“埃尼阿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自述》(内容略),围绕“作者采
期刊
课程改革实验六年来,从过程到内容再到学法教法的不断更新,已经让人们认识到复习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它自身独特的教学特点。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究竟该如何上就自然而然成为摆在一线教师和教研员面前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师以陈述作为复习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学生以记忆作为复习课学习的主要形式,不能很好地巩
期刊
小学第二学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与第一学段相比,这个学段的学习要求有了较大提高。即在字词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句段训练、语言材料积累以及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学习经验日益丰富,个体之间的差异逐渐加大。因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复习,内容要加强整合,避免单一化;方法要讲求弹性。避免一刀切。下面结合这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方面的复习提一些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