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被认为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内蒙古,随着草地流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草畜平衡、草原补奖等政策的不断完善,牧民之间自发的草地流转行为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迫切需要探讨和研究草地流转是否真正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是否保护了生态环境,是否促进了经济效率提高和社会福利增长。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以及锡林浩特市三个旗县为例,于2017年至2018年通过随机抽样,面对面访谈调查了200多户牧户。通过Logit模型回归分析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牧户家庭草地承包面积对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显著为负;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户主年龄和草地流转行为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以随机效应下的面板回归模型以及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草地流转行为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并且将牧户按照各个旗县家庭承包面积分为小规模牧户、中等规模牧户和大规模牧户三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牧户随着草地流转规模变化带来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流转行为的生态效果及经济效应方面,参与牧民间草地流转可以显著降低载畜密度和提高畜牧业净收入以及人均畜牧业净收入,产生正向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草地流转规模的生态效果及经济效应方面,不同类型牧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小规模牧户在扩大草地流转面积的同时,不但无法显著降低载畜密度,还会带来显著负向的经济效应,使得畜牧业净收入和人均畜牧业净收入显著降低;而大规模牧户则可以通过改变草地流转规模产生正向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因此,牧民之间的草地流转在流转规模上仍未完全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家庭承包面积较小的小规模牧户,其初始草地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地流转规模的生态效果及经济效应,需要完善流转政策予以专门支持。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提高草地流转市场化程度,提高优化草地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充分调动牧民管护草原积极性,实现草地流转生态保护制度化;第三,以草场流转补贴或结合草原补奖进一步缓解草地流转给小牧户带来的经济压力。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以及锡林浩特市三个旗县为例,于2017年至2018年通过随机抽样,面对面访谈调查了200多户牧户。通过Logit模型回归分析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牧户家庭草地承包面积对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显著为负;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量、户主年龄和草地流转行为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以随机效应下的面板回归模型以及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模型进一步分析了草地流转行为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并且将牧户按照各个旗县家庭承包面积分为小规模牧户、中等规模牧户和大规模牧户三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牧户随着草地流转规模变化带来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流转行为的生态效果及经济效应方面,参与牧民间草地流转可以显著降低载畜密度和提高畜牧业净收入以及人均畜牧业净收入,产生正向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草地流转规模的生态效果及经济效应方面,不同类型牧户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小规模牧户在扩大草地流转面积的同时,不但无法显著降低载畜密度,还会带来显著负向的经济效应,使得畜牧业净收入和人均畜牧业净收入显著降低;而大规模牧户则可以通过改变草地流转规模产生正向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应。因此,牧民之间的草地流转在流转规模上仍未完全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家庭承包面积较小的小规模牧户,其初始草地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草地流转规模的生态效果及经济效应,需要完善流转政策予以专门支持。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提高草地流转市场化程度,提高优化草地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充分调动牧民管护草原积极性,实现草地流转生态保护制度化;第三,以草场流转补贴或结合草原补奖进一步缓解草地流转给小牧户带来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