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柳琴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但是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我国著名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发掘,并与徐州民族乐器厂合作将其改造之后,这件乐器才真正得以新生。如今我国的柳琴演奏事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新技法、新作品,层出不穷。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柳琴艺术传到台湾之后,在那里也迅速得以发展。如今台湾从事柳琴演奏、教学的人员已经越来越多,柳琴已经成为了台湾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琴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但是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我国著名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发掘,并与徐州民族乐器厂合作将其改造之后,这件乐器才真正得以新生。如今我国的柳琴演奏事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新技法、新作品,层出不穷。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柳琴艺术传到台湾之后,在那里也迅速得以发展。如今台湾从事柳琴演奏、教学的人员已经越来越多,柳琴已经成为了台湾地区诸多国乐团必有的乐器。台湾柳琴界不仅积极研究、学习大陆的柳琴演奏方法、演奏大陆的柳琴作品,还积极投入到了柳琴曲的创作之中。这其中台湾作曲家苏文庆先生创作的《Cat’s无言歌》,就是一优秀的代表作。柳琴曲《Cat’s无言歌》的创作,借鉴了欧洲“无言歌”(又称“无词歌”)这种极具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体材,巧妙地融合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首开柳琴曲表现动物题材之先河,通过对两只小猫咪的精心描绘,以此“唱”出心声,表达了浓浓的爱意。该曲一出现,便以其新颖的构思,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迅速引起了海内外柳琴界的关注。尤其是作品中的许多新元素,为当今从事柳琴演奏、教学、创作的人员,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新问题。本文拟以《Cat’s无言歌》为例,结合该曲的创作背景、乐曲风格特点、音乐形象、情感表达、演奏方式,以及为出色地完成现代柳琴曲的演奏,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迅速提高演奏水平等诸方面的问题,略述己见。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它由硬组织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以及唯一的软组织牙髓组织组成,其中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组织的主体结构。当釉质受损,其下层的牙本质暴露,内部的成牙本质细胞会受到刺激,因此而变性甚至坏死,此时牙髓深层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即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可移至此处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分泌产生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第三期牙本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第一次女性运动随着进步主义运动的深入而逐渐开展。这一时期许多富有开创精神的女性主义活动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各种妇女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这些女性主义者意识到美国现代化给妇女们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社会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独特文化,支持妇女参与公共活动。作为主导美国第一次女性运动的重要思想之一,社会女性主义激励了美国进步主义时期许多妇女活动家。一批致力于将女性领域从家庭
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RSN)利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通过移动充电节点(MCV)对传感器节点充电来延长WRSN的网络生存期。目前集中在MCV的部署和轨迹规划的研究工作较多,且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但是仍存在充电效率低、MCV能耗高、联合优化目标少等问题,其中如何设计多目标(例如MCV的能耗、节点覆盖、充电效率)的联合优化问题,是延长WRSN的网络生存期的关键。本文将常规WSN的LEACH协议引入WR
为了有效地表征纳米MOSFET强反型区下的射频噪声特性,研究了其噪声建模的方法。首先实验测量和理论模拟结果均表明,随着器件尺寸缩小到纳米尺度,电流噪声的主要成分将从以热噪声为主转变为以散粒噪声为主。不仅如此,己有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结果证明纳米MOSFET的散粒噪声存在抑制。基于对纳米MOSFET噪声的分析,本文我们提出了一种抑制因子表达式的分析模型,用于快速计算纳米MOSFET的沟道噪声。推导出的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itor,HBT)因其优良的高频性能及其与硅基CMOS工艺兼容的优点,使之成为毫米波频段下现代和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实现的首选方案。实现基于HBT的高频电路的设计和优化的关键在于,使用有效且准确的HBT模型仿真模拟电路的各种性能。目前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仿真设计软件普遍采用的有源器件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的精度,受限于建模测量数据
乔治·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年3月14日生于德国马格德堡,1767年6月25日逝世于德国汉堡,是巴洛克时期德国极为著名且多产的作曲家,特别是为长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数量之多、体裁之广,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泰勒曼还出版了音乐史上第一本音乐期刊《忠实的音乐大师》,这首《f小调长笛奏鸣曲》便出自这本音乐期刊。本文以泰勒曼的《f小调长笛奏鸣曲》为研究对象,
学徒制度作为一种职业训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兴起,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在不断演化,由此传统学徒制度在这种背景下也开始随之发生了演变,学徒制度开始了工业化的转型。“近代工厂学徒”是从传统学徒制中演变而来,它伴随着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工厂的出现而产生,工厂学徒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背景下也被叫做“艺徒”、“工徒”、“练习生”“养成工”等。虽然对我国近代工厂学徒的称呼
黑色素瘤(Melanoma)是由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而产生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皮肤。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多数由正常的痣和色素斑演变形成,其生长速度快,转移性强,死亡率高,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探究其发病机制对黑色素瘤的机制阐明以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圆柱瘤基因(Cylindromatosis,CYLD)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其突变与人类家族性圆柱瘤等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CYLD广泛分布于人
在新时代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的庭审实质化以及量刑规范化改革,都凸显了规范的量刑活动对于实现公正审判,提高司法公信力,纠正量刑失衡,具有重要价值与积极作
随着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如何提高长者在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过往的研究往往集中于临终服务的技术及伦理层面,对临终对象的权利状况研究不足。长者在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