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Zr-Cu系块体金属玻璃,研究了合金成分对Zr-Cu系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成分调节,制备出了高强度、大塑性的Zr-Cu-Al三元和Zr-Cu-Ni-Al四元锆基块体金属玻璃。进而研究了锆基块体金属玻璃的尺寸效应、流变行为、结构不均匀性和晶化行为。 首先,按照共晶理论,设计和制备了Zr-Cu二元、Zr-Cu-Al三元和Zr-Cu-Ni-Al四元块体金属玻璃,研究了合金成分对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ZrxCu100-x二元合金,锆含量在(36~72.4at.%)范围,均能形成非晶薄带,随着Zr含量的增加,过冷液相区宽度ΔTx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先增后减,在锆含量为50%时,ΔTx达到最大值54,非晶形成能力最强。在Zr-Cu二元合金研究的基础上,选择Zr72Cu28二元共晶成分,通过添加铝元素研究了合金化元素铝对(Zr0.72Cu0.28)100-XAlX非晶形成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原子的添加增加过冷熔体的化学复杂性,阻碍原子的扩散从而提高了非晶形成能力。同时,非晶合金的强度和塑性也显著提高。当铝含量为12at.%时,(Zr0.72Cu0.28)88Al12合金的综合压缩性能达到最高,抗压强度达到1773MPa,塑性应变率提高到7.45%。进一步在(Zr0.72Cu0.28)88Al12三元合金的基础上,通过镍元素取代部分铜元素并调整铝含量制备出的(Zr0.72(Cu0.59Ni0.41)0.28)88Al12非晶合金具有大塑性和高强度,塑性变形率为37.5%,极限强度达到2340MPa。 其次,研究了(Zr0.72Cu0.28)88Al12三元和(Zr0.72(Cu0.59Ni0.41)0.28)88Al12四元非晶合金的尺寸效应。考察了(Zr0.72Cu0.28)88Al12三元合金的尺寸效应。直径为2mm的试样室温强度和塑性应变率分别为1585MPa和9.23%,直径为3mm的试样其抗压强度和塑性应变率分别达到1773MPa和7.45%。直径为4mm和6mm试样强度变化不大但塑性变形率几乎变为零。考察了具有室温大塑性的(Zr0.72(Cu0.59Ni0.41)0.28)88Al12非晶合金的尺寸效应,其中直径3 mm试样的压缩塑性应变率为37.5%,表现室温大塑性,直径为4 mm试样塑性应变率为8.2%,6 mm试样塑性应变率为1.0%。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尺寸增大,两种合金塑性变形率单调减小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尺寸效应与合金的冷却过程和微观结构有关,试样越小,冷却速率越高,所冻结的自由体积就越多,相应的塑性越大。制备了Cu50Zr42Al8锥形试样,研究了合金不同直径处的组织和微观力学行为,分析了尺寸效应和裂纹自愈合行为。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组织中包括非晶基体相、金属间化合物AlCu2Zr相、奥氏体B2-ZrCu相和热致马氏体B19’-ZrCu相。纳米压痕结果表明,单一非晶结构的试样心部硬而表面较软,呈现越小越软趋势,而较大尺寸的非晶复合材料由于析出相的存在,心部软而表面较硬。形状记忆晶相由TRIP效应对非晶基体增强增韧,而AlCu2Zr相析出使基体脆化。经150 ℃+10mins退火后,微观压痕产生的裂纹表现出自愈合行为。加载时,形变诱导B2奥氏体向B19’马氏体相转变并伴随着体积的膨胀,而高于逆转变温度退火,B19’转变为B2相,体积收缩并在组织应力作用下驱动裂纹愈合。 然后,本文通过对不同尺寸的(Zr0.72(Cu0.59Ni0.41)0.28)88Al12四元非晶合金锯齿流变特征参数统计,研究了锯齿流变特征参数与合金宏观塑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的塑性与锯齿流变特征参数之间有明显的关系,锯齿个数N的最大值越大且分布特征呈单调下降趋势,金属玻璃的宏观塑性也越大。考察了不同尺寸的(Zr0.72(Cu0.59Ni0.41)0.28)88Al12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不均匀性及其与室温压缩力学性能的关系。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大塑性试样中具有丰富的网状结构,对应着明显的成分不均匀分布,而脆性试样没有网状结构且成分均匀分布。网状结构的发现,证明Zr-Cu系非晶合金在微米尺度上具有结构不均匀性。我们认为网状结构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形成的,即非晶态合金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原子排列区域,原子排列紧密的区域(硬区)和原子排列疏松的区域(软区)。非晶合金中的软区在受力条件下更容易被激活,成为剪切带的核,诱发剪切带的萌发与产生,从而使合金在室温下具有大塑性。 最后,研究了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由于非晶合金的亚稳态性质,在外部环境如温度和应力作用下会发生驰豫甚至晶化现象。本文选择Cu46Zr44Al5Nb5非晶合金作为对象,研究了Zr-Cu系非晶合金变温晶化行为和等温晶化行为。运用Kissinger法和 FWO法分别计算出各特征激活能和阶段激活能,考察了不同加热速度下晶化体积分数和晶化温度、晶化激活能的关系,并绘制了TTT曲线并计算非晶形成的临界冷却速率。结果表明,运用Kissinger法得到玻璃转变激活能Eg为231.96kJ/mol、晶化初始激活能Ex为351.39 kJ/mol、晶化峰的激活能Ep为401.36kJ/mol,Cu46Zr44Al5Nb5 BMG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TTT曲线计算非晶形成的临界冷却速率约为3.985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