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非外伤性皮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Nontraumatic convex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c SAH)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少见类型,出血部位局限在一个或几个大脑沟回表面皮层,不累及邻近的脑实质、大脑纵裂、基底池或脑室等部位,亦称皮质凸面SAH、皮质SAH、脑沟SAH。目前,国内对于c SAH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0例c SAH,并对文献中237例c SAH患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汇集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例c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所见及随访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以Pub 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主要检索数据库,对2004年至2014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26篇中237例作为一个独立的大样本资料提取其病因、发病形式、主要症状、体征等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c SAH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c SAH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53~8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类似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6例,其次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3例,头晕1例;其中2例病程中伴有轻中度头痛。10例患者头颅CT均可见大脑半球凸面脑回或脑沟条索状或线样高密度影,9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呈阳性表现。10例患者的病因,淀粉样脑血管病4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脑静脉窦血栓和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各1例。1个月随访,9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不同程度减轻或恢复,1例患者仍有左侧肢体偏瘫,肌力无明显改善。237例c SAH患者的统计分析显示,脑淀粉样血管病、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脑静脉血栓形成、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占全部病因66.67%。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头痛、类似TIA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癫痫发作。结论:c 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与动脉瘤破裂导致SAH不同。c SAH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较少遗留局灶性神经症状,复发率低。对于初次发病的c SAH,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进行全面的脑血管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