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上逐年上升,年轻人群发病率渐渐升高。在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这些因素可能包括生活饮食习惯,炎症性肠病、结肠直肠息肉和腺瘤等消化系统疾病。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根治性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相对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因为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检查手段的差异,我国发现的直肠癌发病人数较多,在全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占据多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 ensive Cancer Network of the United States,NCCN)制定的《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分期T3期及以上直肠癌推荐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radio therapy and chemotherapy,NRC),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提高保肛率,并降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有必要对直肠癌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以优化个体化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和全身化疗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这些治疗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分期。早期直肠癌病人可采用局部内镜下切除治疗,恢复时间短、复发率低。晚期病人采用新辅助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完全临床反应或完全病理反应的病人可选择“观察—等待”策略,避免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治疗而获得保肛机会。因此,有必要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精准的分期,根据预计分期情况选择手术或放化疗治疗等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目前来看,由于直肠腔内超声受到肠腔狭窄内镜无法进入、有些患者无法耐受、对远处转移无法评估等因素影响,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应用无创检查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较广泛。我国制定的直肠癌诊疗指南主要依据欧洲指南、美国指南结合我国国情所制定,为了进一步完善直肠癌患者的诊疗方案,本研究经过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包括MRI成像与螺旋CT成像,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3.0T核磁检查(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共140例,于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住院治疗,分为术前MRI检查组和CT检查组。患者术前行MSCT或3.0T MRI检查,统一按照盆腔平扫+增强扫描,将MRI和螺旋CT对TN分期报告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数据用?2检验方式,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RI检查组术后病理T1-2期共14例,T3期共31例,T4期共25例。MRI报告结果与病理相符:T1-2期共12例,T3期共22例,T4期共23例。T1-2、T3、T4期敏感性分别为85.7%、70.9%、92%;特异性分别为92.9%、89.7%、8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84.6%,82.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79.5%,95.2%。(2)螺旋CT检查组术后病理T1-2期共14例,T3期共30例,T4期共26例。CT报告结果与病理相符:T1-2期共8例,T3期共18例,T4期共20例。T1-2、T3、T4敏感性分别为57.1%、60%、76.9%;特异性分别为92.9%、77.5%、8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7.1%,60%,87.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7%,70%,87.2%。(3)与术后病理T分期诊断结果对比,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1.4%和65.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RI检查的准确性优于螺旋CT检查。(4)与术后病理N分期诊断结果对比,MRI和螺旋CT检查的术前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7.1%和7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3.0 T MRI和多层螺旋CT正确率均较高,且3.0T MRI的诊断较多层螺旋CT更有优势。(2)对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3.0 T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未见明显异同,并且二者诊断正确率均较高。(3)3.0 T MRI和多层螺旋CT检查都可作为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可信度较高的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