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致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PM2.5对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离体心脏心律及冠脉血流的影响研究目的:通过研究PM2.5对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离体心脏心率、心律及冠脉血流的影响,探讨PM2.5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36只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基础饲料和普通自来水;动脉粥样硬化组给予动脉粥样硬化饲料(4%胆固醇,0.5%胆酸钠,0.2%丙基硫氧嘧啶,10%猪油,维生素D31.25×10U/kg和85.3%基础饲料)和普通自来水,肌注维生素D330万U/kg,共喂养12周,12周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制作成功。两组大鼠制备离体灌注的Langendorff心脏,分别给予0.25%、0.5%、1%的PM2.5酸溶性成份(ASC)溶液及硝苯地平10mg灌注,记录心电图(ECG),分析心率(HR)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别测量两组大鼠基础状态下、PM2.5ASC灌注后、硝苯地平灌注后的冠脉血流(CF)。研究结果:1、PM2.5引起实验大鼠HR明显减慢,呈剂量依赖性。其中0.25%、0.5%、1%PM2.5分别使正常对照组大鼠的HR由(268.50±10.58)、(269.67±7.01)、(269.33±7.94)次/分分别减慢为(229.17±12.27)、(180.67±8.17)、(140.33±8.36)次/分;使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的HR由(274.83±13.27)、(275.17±9.41)、(273.50±7.79)次/分分别减慢为(223.17±10.82)、(170.67±9.75)、(135.50±7.94)次/分。给予PM2.5前后HR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间H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浓度与组间交互作用有显著性(P<0.001)。硝苯地平灌注后各组HR与灌注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2、PM2.5引起CF明显下降,呈剂量依赖性。0.25%、0.5%、1%PM2.5分别使正常对照组大鼠的CF由(8.82±0.87)、(8.90±0.81)、(8.83±0.89)ml/min分别下降到(7.02±0.86)、(5.25±0.87)、(4.32±0.81)ml/min;使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的CF由(7.95±0.92)、(7.92±0.81)、(7.98±1.41)ml/min下降到(6.30±1.06)、(3.73±0.79)、(3.23±0.72)ml/min。给予PM2.5前后CF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给予0.25%、1%PM2.5的两组间C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浓度与组间交互作用无显著性。给予0.5%PM2.5的两组间C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浓度与组间交互作用有显著性。硝苯地平干预后两组CF均有所恢复(P<0.001)。3、PM2.5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剂量依赖性。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时间提前(7.19±2.48)vs(12.83±2.79)分(P<0.05),而且明显延长了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的VT累加时间(109.50±18.51)vs(57.67±12.96)秒(P<0.05)。研究结论:1、PM2.5可对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产生直接影响,而不依赖PM2.5对肺的作用。2、PM2.5可引起离体灌注的Langendorff心脏心率减慢、冠脉血流减少,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以解释与PM2.5暴露相关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3、PM2.5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毒性作用更强,PM2.5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第二部分PM2.5致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在体心脏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通过PM2.5短期暴露致正常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梗死的作用,探讨PM2.5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在体心脏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40只雄性WKY正常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12周造模成功后,两组分别进行腹腔内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后,气管滴入10mg/kg体重的PM2.5ASC溶液。观察PM2.5ASC暴露前、暴露后1小时的HR,暴露前、暴露后2小时的血压(BP)改变情况;观察PM2.5ASC暴露前、暴露后24小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血清白介素-6(IL-6)(放射免疫法)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PM2.5引起HR增快:正常组由基础状态的(282.10±10.52)次/分增加到(286.05±16.87)次/分,动脉粥样硬化组由基础状态的(291.10±9.70)次/分增加到(297.00±14.33)次/分。PM2.5滴注后,两组HR均增快(P<0.01),组间有差别(P<0.05)。2、PM2.5引起BP升高:正常组由基础状态的(105.50±6.58/91.65±7.00)mmHg升高到(108.45±9.65/95.55±10.48)mmHg,动脉粥样硬化组由基础状态的(108.20±6.98/92.50±6.79)mmHg升高到(113.40±9.91/99.35±10.03)mmHg。PM2.5滴注后,两组BP均升高(P<0.001),组间无差别(P>0.05)。3、PM2.5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作,正常对照组2/20只大鼠发生AMI,动脉粥样硬化组8/20只大鼠发生AMI。4、(1)PM2.5引起正常大鼠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IL-6(P<0.001)、血清hs-CRP(P<0.001)、血浆D-dimer(P<0.01)、血浆PAI-1(P<0.001)水平升高;(2)PM2.5滴注前后血清IL-6(P<0.001)、血清hs-CRP水平(P<0.001)、血浆D-dimer(P<0.01)、血浆PAI-1水平(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正常对照组高。(3)PM2.5滴注后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浆D-dimer非梗死组vs梗死组为(4.44±1.80)ng/dl vs(16.98±7.26)ng/dl(P<0.01)。PM2.5滴注后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浆PAI-1非梗死组vs梗死组为(73.67±32.88)ng/dl vs(142.50±28.70)ng/dl(P<0.001)。研究结论:1、PM2.5短期暴露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对PM2.5的心血管毒性作用更敏感。2、PM2.5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及继发的高凝状态,二是通过改变自主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
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劳拉·穆尔维的理论创见占有重要一席。她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探索了叙事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中“看”的性别分工位置以及文化价值,即“看”作为一
目的:建立荜澄茄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甲酯化后测定荜澄茄中棕榈酸、油酸与亚油酸的含量。采用DB-17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
董仲舒的“和平”思想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继承,其基础精神来自于儒家的“仁爱”理念,即“仁者爱人”。在他的“和平”思想中包含着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同时表现为多元包容、和
造型秀美典雅的汉服,其蕴含的文化价值能够很好地宣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其形态和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汉服文化彰显着委婉内敛、庄严稳重、自得洒脱的人文修养
以终为始是微项目的学习目标,我们将它建立在新课程标准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一是要知道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要知道它是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重点,
针对目前医疗机构在门诊集中输液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综合应用包括无线传感网络、单片机、Web Service、Windows Form等多种物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智能输液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