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服装是我国传统服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五次服装变革有四次都是发生在少数民族中。少数民族服装在现代社会的文化冲击下已经逐渐走向消亡,很多民族地区的年轻群体不再经常穿着少数民族传统服装,更有些地区的现代少数民族服装没有传承本民族服装的典型特征,民族间服装混淆也是当下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是民族服装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服装变革的主要变革对象,对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从文化而非技术层面出发,以宏观角度对全国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对图片资料的收集归类分析,总结出清朝至当代典型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特征在地域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主要特征表现为北方以衣裳连属制为主,南方以上衣下裳制为主。对民族服饰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将先秦时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进行传统服装形制结构特征上的对比,总结出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形制特征为左衽、窄衣窄袖和贯头衣。通过历史文献与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地理环境等进行关联分析,梳理出少数民族演变的路径:随着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及明清朝代更替及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特征受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逐渐加重并不断演变,最终在清朝趋于稳定,形成现代最具民族特色的典型服装形制结构特征。对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的产生发展及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地理环境、族群文化、民族工艺水平及惜物精神等三个主要方面。从对同品类不同地区及民族的服装形制特征的对比中发现,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特征的多样性及独特性。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服装形制已经在向现代西式服装转变,少数民族传统服装形制结构的保护传承刻不容缓,本文对此现象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的宏观系统的研究,展现出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地域上的“大同”,又通过对单个品类的细节分析展现出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中的“小异”,呈现出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特征的丰富多彩。对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去追踪溯源使得少数民族服装演变轨迹更加清晰,对于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提供历史路径参考。本文对少数民族典型形制结构特征的还原,对少数民族服装形制结构特征特色的传承具有借鉴意义,也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发扬提供可实施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