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超市都发现传统的管理方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传统的商品管理方式已经很难再提高企业的效益.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开始兴起了品类管理的浪潮,超市试图建立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以最大程度地向顾客传递利益为手段,最终实现超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随着沃尔玛与宝洁公司在零售业与制造业两个领域合作采用品类管理取得成功,品类管理已经逐渐推广,成为了未来超市管理的主流方式.品类管理是一种以"品类"为基本商品管理单位的管理模式.要求将商品划分为若干品类,根据企业的战略为不同的品类选择相应的品类角色,拟定各个品类的营销战术,并根据实践结果对品类管理的实施进行修正.品类管理要求位于供应链不同地位的相关企业之间建立管理接口,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在品类管理的平台上,零售业可以根据来自供应方的信息实现"快速补货"、"供货预测"、"零库存管理"等技术,供应商也可以根据获得的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生产,进行迎合顾客的技术调整.品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其不是一个需要达到的目标,而是一个对企业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品类定义是品类管理的基础,良好的品类定义对品类管理的其它项目是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的品类定义主要方法是基于经验或者问卷调查等定性的方式,对于得到的品类定义不能进行量化的分析,也就不能对品类管理的其它项目提供有效的支持.该文通过定量的方法对超市的商品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地商品进行品类定义.这样得到的品类定义能够对其特性进行量化的描述,而且品类内部各个商品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进行定量的确定.这些量化的数据对品类管理的其它项目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特别是在商品的定价、促销以及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等方面.该文介绍了进行量化的品类定义的方法,给出了进行定量品类定义的流程,并介绍四种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相关系数法"、"增量百分比相仿性判断"、"聚类分析"、"交叉弹性系数分析".同时使用SAS软件,利用四种方法对联华超市的商品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对在品类管理中如何基于量化的方法对品类进行定义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四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方面.并对未来的品类定义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