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拟指环虫生活史观察及特异性抗原分析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指环虫病是严重危害鳗鲡的寄生虫病。由于反复感染,频繁用药,导致拟指环虫产生广泛耐药,使得鳗鲡拟指环虫病的防治成为一个棘手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鳗鲡拟指环虫生活史观察,虫体抗原分析,探讨寄生虫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拟指环虫病防治方法。 拟指环虫生活史观察表明,虫体在排卵过程中,新卵正在形成。温度是影响虫卵孵化的决定因素,纤毛幼虫有尾端出卵的孵化方式,幼虫中部的纤毛分布在自腹向背部约2/3处,纤毛幼虫具趋光性,高盐溶液短暂处理能终止虫卵的发育。 应用全虫裂解抗原制备了鼠和鳗鲡抗拟指环虫高免血清,ELISA效价分别为1:51200和1:3200。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表明,虫体含有16kDa、21kDa、29kDa、37kDa、43.5kDa、68kDa、110kDa等结构蛋白,其中29kDa多肽为高丰度蛋白;免疫鳗和康复鳗血清均能识别25kDa、43.5kDa、62kDa、81kDa的虫体蛋白。免疫鳗抗体水平与虫体感染强度无相关性。免疫荧光试验显示,虫体中部两侧,特别是卵黄腺丰富区域,呈较强的荧光染色,个别虫体在头部、尾部有明显的荧光染色。 结论:拟指环虫纤毛幼虫存在尾端出卵孵化,具趋光性,腹部纤毛不呈完全围绕分布。虫体有7个主要蛋白,其中有4个蛋白能被宿主抗体所识别。免疫鳗抗体能与虫体表面抗原反应。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并在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固定的频谱分配方式已经越来越限制着无线通信业务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ünther)俗名塘鳢鱼、土布鱼等,隶属鲈形目,鰕虎鱼亚目,塘鳢科,是淡水底栖的小型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钱塘江、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