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旨在揭示近似地磁场消除的亚磁空间对胚胎发育和学习记忆相关脑功能的影响。以鸡的胚胎发育和日龄雏鸡的一次性苦味回避学习记忆行为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亚磁空间对动物个体发生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在亚磁空间和正常地磁场中孵化鸡胚,对比其胚胎发育特性的变化,观察孵化率、死胚率、健雏率和残次率等指标;采用公认的学习记忆模型,对雏鸡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亚磁空间影响的行为学证据;利用阶段性亚磁暴露的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揭示近似地磁场消除的亚磁空间对胚胎发育和学习记忆相关脑功能的影响。以鸡的胚胎发育和日龄雏鸡的一次性苦味回避学习记忆行为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亚磁空间对动物个体发生和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在亚磁空间和正常地磁场中孵化鸡胚,对比其胚胎发育特性的变化,观察孵化率、死胚率、健雏率和残次率等指标;采用公认的学习记忆模型,对雏鸡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分析,得到亚磁空间影响的行为学证据;利用阶段性亚磁暴露的方法,探测亚磁空间生物学作用的时效性;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亚磁空间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磁空间中进行的孵化,孵化率、雏鸡体重指数、孵化期间蛋壳微气孔的水分散失和平均孵化期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残次率、难产率和孵化期平均数的时间差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性平均增高11.9%、8.4%和4.4倍,而且实验组的主孵化期比对照组平均增长2.2 h。这些结果提示,亚磁空间对胚胎的发育特性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不仅造成相对较多的畸残个体,而且影响雏鸡出壳的整齐度,这意味着生物体对亚磁空间的反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进而提示,太空地磁场消除对人类也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太空载人航行、太空移民计划设想都应考虑地磁场缺失这一重要因素。利用世界公认的日龄雏鸡一次性苦味回避学习记忆模型,本研究发现,自然地磁场中孵化的日龄雏鸡一次性味觉回避学习行为(OTPAT)的记忆保持曲线与已公认的三阶段模式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2个低谷,短时、中时和长时记忆时段对红色小珠的回避率(ARR)都保持较高水平。亚磁空间中孵化的日龄雏鸡记忆保持曲线也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短时和中间记忆与对照组相似;但长时记忆出现明显的震荡现象,其记忆能力和稳定性都显著变差。这些结果表明,近似地磁场消除的亚磁空间对鸡胚脑功能的发育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可持续至出生之后。在短期亚磁暴露的多数情况下,孵化率反而比对照组和全程暴露<WP=5>组都有所升高;难产率比全程亚磁暴露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对残次率多数没有显著性影响,只有末期(14d后)暴露组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与全程暴露组无差异。雏鸡一次性回避学习记忆的能力处于对照组和亚磁组之间。这些结果显示,亚磁空间的负向生物效应可能是亚磁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短期亚磁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不大,对某些生理活动甚至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胚胎发育的末期对亚磁空间可能更敏感。亚磁空间和正常地磁场条件下孵化的日龄雏鸡,分别用MeA(氨基苯甲酸甲酯)进行一次性苦味回避学习记忆行为实验12 h后,选取记忆能力好、差和未训练的进行组织学对比实验,观察前脑相关记忆中枢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受到MeA刺激的雏鸡,不论是否形成了良好的记忆,左右两侧记忆有关区域(IMHV和LPO)神经元的棘突密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的区域(R-IMHV、R-和L-LPO)内神经元树突的长度也显著短于对照组。这表明,亚磁空间中孵化的雏鸡,记忆中枢内神经元树突长度、棘突密度的生长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由于记忆中枢神经元生长受抑,不能形成有效的广泛、密集的功能性神经网络,其记忆和反应能力显著下降。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亚磁空间对生命过程和生命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可涉及胚胎发育、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亚磁空间的效应是长期效应;短期的影响可能是局部的和易恢复的,有的甚至可能是有益的;但长期作用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负面作用。 亚磁空间生物效应的研究是空间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前苏联的有关研究保密了将近20年才问世,至今国际上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论文所涉及的亚磁空间对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功能影响的研究是一项刚刚起步的创新工作,现有研究仅仅观察到一些可喜的苗头,其机理的揭示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将为地磁场和太空地磁场消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脚步的加快,工业生产用水量和产生废水量与日俱增,在钢铁、煤化工、印染、奶制品等行业废水量尤为可观。巨大的用水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诸多行业产生的高盐废水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高盐废水具有来源广泛且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因而现今处理高盐废水最关键的点在于怎样经济有效且尽可能实现零排放。文章针对高盐废水结晶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内容展开了综合性的阐述。
从以下5个方面总结探析了邱根祥教授诊治小儿脾胃病的学术特色。1)首重望诊,通过观神色定病势,审苗窍定病位,察指纹定病性,灵活地将望诊、问诊、闻诊及脉诊四诊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掌握病情。2)脾常不足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也是小儿脾胃内伤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故健运脾胃是小儿脾胃病的治疗关键,应"补""运"结合,且贯穿于防治小儿脾胃病的始终。用药主张采用补气健脾药、化湿健脾药、理气健脾药,同时加柔润和胃及开胃
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深度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在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中,上海着力推进上海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即围绕上海和江苏的苏州、
DNA胞嘧啶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调节基因表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DNA甲基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甲基化模式在世代之间的传递遗传学对于阐明DNA甲基化在植物发育过程中和基因组进化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4个高粱(Sorghum bicolor L.)自交系间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濒危动植物而划分的特定区域,在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省有自然保护区166处,类型丰富多样,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象涵盖珍稀动植物,保护功能涉及物种、水源和生态环境,与国家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共同维系着中国西南地区,乃至青藏高原东缘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分布格
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极具重要意义。为分析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住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8—2019年对保护区内的7个苗族传统村落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收集原住民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传统文化认知、保护意识(即保护知识、保护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信息,共计获得72份有效问卷。线性回归的结果表明,原住民的保护知识主要取决于受教育水平,与年龄、收入水平、传统文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盐水严重危害环境,其有效处理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简要进行了高浓盐水的现状分析,详细介绍了膜法分盐工艺、热法分盐工艺、冷法分盐工艺及组合处理工艺在高浓盐水处理问题上的应用情况及优劣势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浓盐水零排放分盐技术的可行性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是当前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生命现象的深层次问题都集结于此。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协调有序的过程,不仅需要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且还有众多蛋白质分子的参与。c-Abl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就是其中之一。c-Abl基因编码145kDa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目前关于c-Abl参与基因转录调控活动的机制还不很清楚。广泛存在于细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农业、工业及能源消费大省,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2060年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煤炭主导的较单一能源结构导致河南省面临碳排放基数大、生态治理形势严峻、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低等关键问题。为此,详细梳理了河南省当前的能源供需结构、二氧化碳排放与林业碳汇情况,归纳出河南省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7大行动方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