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梗死面积,心肌结构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of kappa B,NF-κB)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C组,n=6):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旷置50min;(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3)LOS1组(n=12):于缺血前15min静脉注射氯沙坦5mg·kg-1;(4)LOS2组(n=12):于缺血前15min静脉注射氯沙坦10mg·kg-1。再灌60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TNF-α、IL-6的浓度;按TTC法染色用图象分析系统计算心肌梗死范围,在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增强化学发光免疫印记技术(ECL-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F-κB的含量。 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TNF-α、IL-6的浓度,心肌组织NF-κ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LOS1组和LOS2组梗死面积减小,血浆TNF-α、IL-6的浓度降低,心肌组织NF-κB的含量减少(P<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善。LOS1组与LOS2组相比,LOS2组梗死面积缩小,TNF-α、IL-6的浓度,心肌组织NF-κB的含量均较低(P<0.05),心肌超微结构明显改善。 结论 氯沙坦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高剂量氯沙坦的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从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6的产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及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血浆内脑钠肽(BNP)表达水平和D-二聚体(D-dimer)表达水平;探讨房颤及房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中BNP表达水平与D-dimer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以及两
目的:近年来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能够再生心肌组织并能改善局部受损的心脏功能,而对于能否改善心脏功能整体受损的疾病研究较少。本文
目的:了解现阶段上海市普通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以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上海市老年人群及其家庭成员或照料者对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的知晓度,上海市产科和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