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分在土壤侵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土壤侵蚀过程通常认为是水的侵蚀性与土壤可蚀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侵蚀性和可蚀性是理解和预测土壤侵蚀的基石。土壤水分条件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土壤含水量、水分运动、水力梯度等,大量研究指出土壤水分条件影响土壤侵蚀,但多数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并没有调整相关的土壤侵蚀参数。因此,进一步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十分必要,以便改进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本文以湖北南部三种母质(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泥质页岩)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WEPP模型理论,分别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细沟侵蚀过程和细沟间侵蚀过程的影响,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于细沟可蚀性而言,土壤水分条件是存在影响的,风干条件下的细沟可蚀性值显著高于饱和和排水条件,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由风干到排水再到饱和的过程中,即模拟自然坡面上土壤由干燥而湿润进而出现渗流的过程,前期土壤含水量较低时极细砂含量、粘粒含量对于细沟可蚀性的影响力都是显著的,粘粒含量的影响力虽然在初期较大,但这种影响力逐渐衰减,至渗流出现时已不产生显著影响;极细砂含量则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土壤水分条件难以撼动极细砂含量对细沟可蚀性的影响。第四纪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在风干条件下的值明显高于公式预测值,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则偏低。(2)对于临界剪切力而言,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测定的值是不同的,风干条件下的最小,显著低于饱和和排水条件下的均值。风干和排水条件下砂粒含量所起的作用高于其它土壤性质,而饱和条件时粘粒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临界剪切力。(3)土壤水分条件对侵蚀过程趋向稳定时的产流量和含沙量影响较大,而对于泥沙的粒径分布则主要在径流刚产生时发生影响。(4)对于细沟间可蚀性而言,在饱和(即渗流)条件下,其值大幅增长;排水和风干条件下的细沟间可蚀性差异不明显,即使前者略高于后者。当土壤水分条件为风干时有>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一个土壤性质与细沟间可蚀性显著相关;排水时的有砂粒含量、极细砂含量和粉粒含量3个;饱和时无一存在相关性,仅粉粒含量(g/kg)影响徘徊在显著性边缘(P=0.053)。实测值普遍大于公式预测值,特别是在“泥质页岩-饱和”条件下,前者超过后者5倍。(5)土壤水分条件对细沟间可蚀性的影响显著大于细沟可蚀性,尤其是当渗流出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