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及时空表达规律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被列为世界十大恶性传染病之一,对人类及家畜的安全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都非常重视的公共安全问题。常规的预防和治疗手段难以遏制形势日益严峻的血吸虫疫情,疫苗作为一种良好的防治兼顾的措施,其研发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DNA疫苗是近20年才出现的疫苗概念,被誉为“第三代疫苗”,与常规的第一、二代疫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至今已有近百种针对各种重大疾病的DNA疫苗处于实验室或临床研发阶段,其中已有四种兽用DNA疫苗被批准上市,但尚无DNA疫苗产品被批准用于人,概其原因主要是DNA疫苗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尚缺乏规范的标准。本研究以日本血吸虫DNA疫苗为对象,旨在研究DNA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规律。通过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和日本血吸虫抗原Sj23基因共同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IVO2中,构建了共表达和融合表达的DNA疫苗,应用PCR检测技术、荧光激发显色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分别在DNA水平,抗原水平和抗体水平上研究了DNA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表达及代谢规律,为血吸虫DNA疫苗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数据支持。   本研究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果:   (1)应用重组PCR技术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23 Kda膜内在蛋白抗原Sj23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共表达的DNA疫苗pVIVO2-Sj23/EGFP和融合表达DNA疫苗pVIVO2-Sj23.EGFP,并进行了酶切和测序验证。   (2)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DNA疫苗转染人胚肾癌细胞系(HEK-293)进行体外表达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DNA疫苗可以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3)采用高盐变性蛋白初步纯化和色谱柱串联精细纯化等方法纯化DNA疫苗,制备了医药级别的DNA疫苗产品。   (4)肌肉注射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利用PCR技术检测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荧光显微镜检测抗原蛋白的表达分布,ELISA检测DNA疫苗诱发抗体的强度和存留时间。结果表明,DNA疫苗质粒在免疫后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   与器官,在注射部位等组织可存留80天以上,抗原蛋白表达持续时间超过7天,DNA疫苗中抗原蛋白诱导的特异抗体可存留70天以上,说明DNA疫苗诱发产生的保护力足以达到保护宿主抵御血吸虫侵染的目的。
其他文献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时有暴发,严重影响稻谷产量。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每年3-4月份,褐飞虱开始从境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微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动物体内,GABA主要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存在,参与脑循环生理活动,具有降低血压、促进生长、治疗癫病、抗衰老、促进采食行为、预防肥胖、促进生殖、肝功能活化等多种功能,在食品和药品工业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到一株红曲菌27号,通过诱变、培养基组分优化、发酵条件优化提高GABA产量,基于小试优化数据完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低毒环保的水性涂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水性丙烯酸涂料因具有性能优异、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涂料。但传统水性丙烯酸涂料耐水性、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