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社会需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程度,因而社会需求成为了区分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程度的因素。   鉴于此,本文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以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推进、适应性、需求引导原则为前提,建立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模型,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社会责任标准SA8000、ARESE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以及需求层次理论,现实依据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必要性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本文在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结构模型之后,分别对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中的基本、中级、高级这三个层级的社会责任和责任对象进行了详细分析。就已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模型及其内容,本文做出实证分析,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角度出发,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程度的划分,验证其是否与文中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的划分相符,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共120名企业员工。之后,本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模型内容基本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但一些主客观因素使得同类别的责任对象对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不同的要求,同一责任内容对不同的责任对象的重要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概括。最后本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在以往政策制定、政府监督、企业自身加强道德建设等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需要付出不同的努力去履行不同层级的企业社会责任,根据自身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   总之,本文的研究对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国家协同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是提高产学研各主体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已广泛开展,但尚未构建长效机制。因此,从新的理论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鉴于此,本文从效用理论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评价主体效用需求,并对各主体的主客观效用需求进行分析,之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验证创新主体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课程定位、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队伍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深入探讨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1.课程定位及历史沿革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与重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继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属于校级平台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构建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旅游经营效果等六个指标系统,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柔性以随时应对高度的竞争压力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冲击,企业
高红勤认为失眠有虚有实,长期睡眠不佳、病情反复的患者,多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虚者以阴虚、气虚、血虚为主,实者以气滞、痰浊多见.治疗失眠时应当明辨虚实,补虚泻实,调和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