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义词是指那些有许多相关意思及解释的词。作为英语语言中最常见以及最重要的语言现象,它吸引了许多不同学派的注意,并有不同理论提出。遗憾的是,传统的研究或多或少都有其局限性。所以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代表如今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是由恩格尔及司米德的语言体验观、凸显观以及关注观确立的。这三种方法是认知语言学方法论的基础。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将它引入语言学领域的意义是非凡的。这毫无疑问是语言学的一大进步,并加速了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言认知学通过建立在外部经验基础上的认知模式展示了词汇形成的动机,强调了人的经历的总要性。理论上来说,语言认知学是一种新的、更有说服力的研究多义现象的方法。分类及原型理论为我们建立多义分类提供了理论基础。多义词的不同词义可构成一个意义框架,有一个意思作为词义的核心,而其他拓展的意思则作为此意思的衍生。语义延伸的认知机制包括意向图示、隐喻、转喻。意向图示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这是因为它与人类如何解释想象的经历和环境的特点有关。意向图示理论在多义研究中非常重要。隐喻是一种有力的帮助我们将抽象分类概念化的工具,而不是语言问题。人们可以构建不同的意义,不论是具体的资源范畴,还是抽象的、不可理解的范畴。根据洛科夫的看法,转喻就是将事物比较容易理解及注意到的一个方面用来表示事物的整个或者某个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任何事物可以在正确的上下文条件下表示任何另外的一个事物,即使在理想化的认知模式下的某些东西。意向图示是众多隐喻和转喻的根源,也是许多单个隐喻和转喻的源头。因此,意向图示提供给我们透视法的力量,而隐喻和转喻共行。这三种认知机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意向图示的思维之初,它们形成了一致的思维结果。多数多义词是通过意向图示的。意向图示在转喻为基础的隐喻中起着基本的作用,而转喻起着前提的作用。意向图示、转喻、隐喻是多义词范畴意义延伸的三个认知方法。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借助原型范畴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及意象图式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形成过程及其语义延伸机制进行剖析,旨在系统地探讨分析多义形成的认知机制及多义词相关义项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将以多义词为例展开。文章把有代表性的多义介词from、多义颜色词red及表身体器官的多义词eye作为例子进行了分析来展示如何运用认知理论来分析多义词的构成机制。同时表明通过跟外界的互动,多义词形成其基本意思,并建立自己的意向图示。然后通过隐喻和借喻,意向图示作为源域投射到另一个域或本域。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多义词不同意义直接的关系是有促成因素的。也就是说,语言形式新的意义不是随意获得的。这些认知机制就是词义在表达本质和多个意义的发展动机。而且,多义的动机证明了语言符号的动机,这对索绪尔的任意说是一个补充。语言的意义是人类认知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