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野外地质研究及室内测试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云南兰坪铜银多金属矿田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成矿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区域地质和矿田地质,铜银多金属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铜银迁移形式,铜银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矿田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田成矿时代和地球化学模式等。研究结果表明: (1)兰坪白秧坪地区铜银多金属矿田位于金沙江断裂和澜沧江断裂的之间的兰坪盆地的北端,盆地内部的中轴断裂和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构成了盆地的断裂系统,是成矿流体的运移系统,对银、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矿田矿床受特定的断裂构造和岩性控制。深大断裂及次级断裂是深部成矿热液上升和汇集的优良场所,周围砂岩和泥岩又为大气降水的渗透提供了条件。 (3)矿田中的成矿物质的不仅来自于下地壳和上地幔,而且还来自于上地壳,具有壳幔混合特征。 (4)该铜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中低温矿床,成矿流体接近中性。铜银的矿化剂主要为:cr、S2O32-、S2-、HS<sub>,铜银主要被CI-、S2O32</sup>,S2</sup>、HS-活化并构成配合物迁移。 (5)铜在热液中主要以CuCl42-、Cu(H2O)42+、Cu(S2O3)46-、CuS46-、Cu(HS)42-、Cu(SbS3)410-形式迁移;银在热液中主要以AgCl2-、Ag(S2O3)23-、Ag(HS)2-、AgS23-、Ag(SbS3)25-形式迁移,并在含矿热液的物理化学条件T、P、pH、fo2和fs2降低的情况下富集,形成黄铜矿、黝铜(银)矿、铜蓝、辉银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