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青黛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GF-β1和VEGF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直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边界不清楚的炎性反应,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免疫系统异常是造成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内在因素,并与遗传、环境、微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转化生子因子(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表现在创伤修复、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与自身免疫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TGF-β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在肠道免疫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TGF-β信号传递主要通过Smads信号传导通路发挥调控机制[2]。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炎性肠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血管形成有关的因素有许多,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影响血管生成非常有效和特异的因子。VEGF不仅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而且能促进微静脉和小静脉的通透性增加,与IB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3]。VEGF信号传递主要通过MAPK信号传导通路发挥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复方青黛颗粒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进一步探讨复方青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相关机制。   方法:   实验分组:将52只体质量250±2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青黛颗粒低(0.6g/kg)、中(0.9g/kg)、高(1.2g/kg)剂量组及柳氮磺吡啶(0.5g/kg)组。   实验方法:用TNBS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第三天开始灌胃给药(灌胃药物剂量均按照大鼠与人之间药物剂量换算公式计算)。给药共10天,实验第14天处死大鼠,取大鼠病变结肠组织1.0cm×1.0am放入EP管中,置于-80℃冰箱保存备用。剩余部分用4%甲醛溶液固定待用。   指标检测: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RT-PCR方法检测TGF-β1及VEGF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光镜病理形态学观察(HE染色):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复制成功,UC模型组可见粘膜缺损,侵及粘膜层与粘膜下层,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浸润,并可见淋巴细胞等,组织坏死明显。   结肠组织TGF-β1、VEGF基因表达和TGF-β1蛋白测定:空白对照组中TGF-β1及VEGF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复方青黛颗粒高剂量组中TGF-β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复方青黛颗粒高剂量组中VEGF基因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结论:   1、复方青黛颗粒能有效缓解TNBS诱导的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的充血水肿,促进溃疡面愈合,改善结肠组织学损伤,并呈剂量依赖性。   2、复方青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中TGF-β1表达,促进VEGF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通利肠溶胶囊对功能性便秘(实热证)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  方法:纳入60例功能性便秘(实热证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药用通利
背景:  干燥综合征是以累及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本病可以侵犯其他多系统损害,因而出现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R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