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庆断阶带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中段,是中原油田重点探区之一,以沙河街组为主要勘探层系,并具有含油层段多、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等特征。本文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采取整体、系统、动态、定量思路,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并探索了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根据层序地层沉积旋回、泥岩压实、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结合封闭条件和盐湖盆地地层发育特征,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将研究区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即顶部它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Ⅰ)、上部混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Ⅱ)、中部混合源弱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Ⅲ)、下部自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Ⅳ)、底部自源超压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Ⅴ);2)结合钻井、地震及相关分析化验等资料,动态数值模拟和重建了流体动力场的演变历史,揭示了流体动力场在不同层位、不同台阶及同一台阶不同断块具不同的响应特征,而且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有着密切关系,对油气生成、储层物性、保存条件和油气运聚有着重要意义;3)结合地化、砂体、地层测试、地质等资料,利用BasinMod软件系统动态模拟和重建了地史、热史、生烃史及排烃史等成藏动力学过程;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等探讨油气充注历史,揭示了油气成藏作用过程的复杂性和差异性;4)综合应用地层测试资料,探讨了原油性质及其分布规律。其中Ⅰ类:低密度、低粘度轻质原油,主要分布在Ⅰ台阶:Ⅱ类:中密度、中粘度中质原油,分布在Ⅱ台阶;Ⅲ类:高密度、高粘度中质稠油分布在Ⅲ台阶和胡19块,其中胡19块为水洗稠油,Ⅲ台阶为降解稠油;5)在剖析和对比国内典型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自源-砂体侧向运聚、混合源-砂体-断层侧向-垂向运聚、它源-砂体-断层-不整合面侧向-垂向阶梯状运聚等三种成藏模式,并认为混合源-砂体-断层侧向-垂向运聚成藏模式和下部油气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主要有利勘探方向是Ⅱ台阶断块或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和Ⅰ台阶岩性或岩性—断层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