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包合物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q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量子化学方法,通过对富勒烯C60的惰性元素原子包合物以及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包合物的各种静态参数的分析,总结了包合原子在碳笼中的位置、与碳笼之间的电荷转移和其与碳笼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得出规律;从动力学角度对C70以其金属富勒烯包合物碳笼上不同反应位与1,3-丁二烯的[4+2]环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了Li+离子和Be原子与冠形分子C60O5和C60O6的插入反应机理。 对C60的惰性元素原子包合物以及第三周期的非金属包合物的研究发现:(1)包合原子在碳笼内的位置偏离中心越远,则包合原子与碳笼之间的电荷转移越多;(2)在C60中引入惰性元素原子对其几何构型、电子分布、稳定性及其各种光谱的性质没有明显的影响;(3)C@C60有两个异构体,一种构型中包合原子位于靠近中心的位置,另一种异构体中包合原子偏离中心很远。其中,偏离中心很远的CC60的异构体b和FC60与碳笼之间一个强的离子键与共价键共同体现的相互作用;而包合原子靠近中心的C@C60的异构体a、OC60与包合原子与碳笼之间存在一个静电作用;(4)C60碳笼上C原子的电负性要大于自由状态下的C原子、介与N原子和O原子之间。 从动力学角度对C70以其金属富勒烯包合物碳笼上不同反应位与1,3-丁二烯的[4+2]环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影响碳笼上环加成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因素有反应位的棱锥化程度、电荷效应以及反应位原子所占LUMO轨道成分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反应位的棱锥化程度。碳笼中引入了包合金属原子后使得M@C70的LUMO与二烯体的HOMO之间的能级差与C70相比有所减小,这是使M@C70与二烯体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活性增强的主要因素。关于包合原子与碳笼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这三种原子与碳笼的相互作用的类型各不相同,其中在Mg@C60的Mg原子偏离中心的异构体b中,Mg原子与碳笼的相互作用最为复杂。 通过研究Li+离子和Be原子与冠形分子C60O5和C60O6的插入反应机理,我们发现:(1)由于O原子在C60上的加成使形成的冠形分子C60O5和C60O6碳笼表面出现了一个足够大的窗口,为此类插入反应提供了可能性;(2)从能量上来看,Li+通过冠形分子C60O5和C60O6上的窗口进入碳笼的插入反应可以发生放热反应,而Be原子与C60O5和C60O6的这一平行反应不可能发生;(3)碳笼上开口的大小是衡量反应能否进行的几何结构上的要求;而从电荷转移的角度来对比分析,发现在反应过程中Li+与C60O5和C60O6上O原子和C原子之间能否有有效的电荷相互传递及其通过电荷转移形成的相互作用,是这类插入反应的内在的驱动力是否具备的关键。
其他文献
水凝胶是一种通过物理或者化学交联具有三维网络结构、在水中可以溶胀的亲水性聚合物材料。组织工程体外模拟实验显示出聚乙烯醇(PVA)及其复合水凝胶具有与天然软骨相类似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是抗癌、抗病毒药物作用的靶点。近些年来氨基酸和Schiffbases由于都具有抗炎
近年来,新颖的固相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具有奇特物理性能的纳米粒子或纳米线与生物分子特异性识别能力相结合,开辟了包括探针和传感器在内的生物
《化学概论》多媒体课件是以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近代化学导论》为基础、南开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学概论》为依托,使用MicrosoftPowerPoint、FlashMX、Dreamweaver等编写
碳纳米管(CNTs)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单壁碳纳米管可看成是片状石墨卷成的圆筒,直径为几个纳米。单壁碳纳米管具有一维结构,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独
分子印迹技术是集超分子化学等多学科的优势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利用此技术制备的聚合物(MIP)可以对目标分子具有特殊的识别性能和结合能力,在手性分离、固相萃取、生物传
氧气参与的可见光催化反应既具有需氧反应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加入氧化剂的优点,又有可见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用量少,条件温和等特点,因此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有机合成方法。本文主要对氧气参与的可见光催化反应的进展以及我们发展的三例需氧的可见光催化反应进行了介绍。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前言。对近年来氧气参与的可见光催化有机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第二章,可见光催化的需氧的吲哚3-位硫氰化反应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