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高强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w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加快,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新老更替也随之加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多的钢筋和混凝土,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废旧的混凝土。这些废旧的混凝土如果不能进行再利用,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能够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目前,研究工作人员对于钢筋与其他再生工程混凝土的共同粘结时发挥作用的研究相对成熟,但对于钢纤维高强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研究还较缺乏。掺入抗拉性能较好的钢纤维材料能有效提升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加入钢纤维材料可能会直接改变建筑原有的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机制,影响混凝土性能,所以通过试验进行系统分析。本次试验所采用的再生混凝土为C60高强再生混凝土,通过对无箍筋约束的单调加载中心拉拔试件进行拔出试验,研究再生粗骨料取代率(0%、30%、50%、75%、100%)和钢纤维添加率(0%、0.35%、0.8%、1.5%)两个参数对钢纤维高强再生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影响,分析粘结性能的差异。1.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粗骨料取代率相同的条件下,钢纤维添加率增大,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也增大,钢纤维添加率从0%、0.35%、0.8%,随着钢纤维添加率的增加,混凝土试块极限粘结应力随之增加,极限粘结应力增加比较明显,钢纤维添加率从0.8%到1.5%,随着钢纤维添加率的增加对混凝土试件极限粘结应力的增加影响开始变弱;在钢纤维添加率相同的条件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0%、30%、50%的取值范围时,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其极限粘结应力开始降低,降低幅度较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50%、75%、100%的取值范围时,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极限粘结应力降低速度开始增快。2.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保持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变,未添加钢纤维的试件主要发生劈裂破坏,粘结力瞬间降为0,粘结滑移曲线没有下降段,钢纤维添加率为0.35%、0.8%的试件,发生劈裂拔出破坏,粘结滑移曲线完整,钢纤维添加率1.5%的试件,发生拔出破坏,粘结滑移曲线完整;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对试件破坏形态影响较小,破坏形态主要取决于钢纤维添加率的大小。3.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保持钢纤维添加率不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钢筋的滑移量减小;保持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不变,钢纤维添加率增加,钢筋滑移量增大,钢纤维添加率为0.8%时,钢筋的滑移量达到最大值。4.经过对立方体抗压试验所得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钢纤维高强再生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取值主要集中在0.89、0.90和0.91的范围内,所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系数取值在0.89-0.91范围内均可行。5.将20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混凝土的极限粘结强度受钢纤维添加率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下的强度破坏准则关系式,给出钢纤维高强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模型。
其他文献
选题依据:在中医的诸多证型中,肾阳虚证较为常见,最早收录于《黄帝内经》。肾阳虚证是虚寒症候,临床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夜尿频多、性欲衰减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肾阳虚证
本报告基于《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2016版)》俄译汉的翻译实践,借助德国学者赖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从俄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针对政论语体的翻译问题进行系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古老华夏文明,哺育世代中华儿女。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母亲河也不得不承受环境带来的污染之痛,让母亲河休养生息成为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正>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加强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
电力作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资源,正在以其独有的特点有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用电安全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供用电安全展开
<正>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影响,使得组织环境发生强烈变化。在这个对组织多样性不断要求及注重时代变革的社会背景下,领导力的作用日益凸显,而赋
一走进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区大厅,一座正义女神雕像映入眼帘,在大厅内侧,一条法治文化长廊撷取了26则法治典故,徐徐展开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画卷。$$ 近日,浙江省委政
报纸
本研究通过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法固定除油菌(Y1’菌),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并以水体中乳化油去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乳化油降解的各种因素。选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配作为包埋固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享有适当住房的权利属于基本人权。因此,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实现“居者有其屋”,成为了国家和国际行动中的一个基本准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