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乙醇干燥法将钌负载于硅气凝胶,制备出载钌硅气凝胶催化剂。研究了硅气凝胶的制备工艺,使用BET、TEM、SEM、XRD、TG、XPS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对苯二胺(PDA)加氢生成1,4-环己二胺(CHDA)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负载方式、载体原料的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压力等因素对于PDA转化率、CHDA选择性和顺反立体结构的影响。在硅气凝胶制备过程中,凝胶时间受制备条件影响,其中溶液pH对凝胶时间影响最大,凝胶时间随着pH值升高而减小,溶液pH控制在7~7.5较好。对制备出的硅气凝胶密度和体积收缩率影响最大的是硅源的组成,其次是乙醇的用量。当TEOS/MTMS为4/1,温度70℃,老化时间48h,醇硅摩尔比为3时,制备出来的硅气凝胶密度最小为0.139g/cm3。当TEOS/MTMS为4/1,温度70℃,老化时间48h,醇硅摩尔比为1时,制备出来的硅气凝胶体积收缩率最小为8.52%。通过对表征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载钌硅气凝胶催化剂孔隙率高,比表面积达到700m2/g以上,平均孔径49nm,热稳定性好,在干燥过程中Ru3+离子被超临界乙醇还原成0价,Ru金属粒径为10nm左右,均匀分散在载体上,没有出现团聚,而使用浸渍法制备出的催化剂中Ru分散得没那么均匀且出现团聚现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远高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在150℃、5MP的条件下反应90min其转化率达到99.9%,目标产物选择性超过60%。对苯二胺加氢反应为一系列串联反应,反应时间的增加会加剧主产物CHDA的脱胺副反应。反应物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主产物的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催化剂载体中MTMS比例越小反应转化率越高,当MTMS和TEOS摩尔比在0~3/2的范围内变化时,目标产物的反顺比可在1.25~2.25范围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