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及DNA倍体分析与疾病的诊断、分型、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1)选择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 nodes,RLN)10例作为对照组。 (2)选择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s lymphoma,NHL)患者40例,其中NHL-Ⅰ期患者9例、NHL-Ⅱ期患者11例、NHL-Ⅲ期患者12例、NHL-Ⅳ期患者8例,分为四组作为实验组。 (3)每例NHL患者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类,按照IWF标准诊断分型。 (4)每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患者和NHL患者均采用淋巴结活检或细针穿刺获取新鲜淋巴结组织,机械分离或酶分离制备单细胞悬液,用CD1、cyCD3、CD3、CD5、CD7、CD10、CD19、CD20、CD23、CD25、CD43、CD56单克隆抗体标记及碘化丙啶染液一步插入性DNA定量染色法染色后行多参数流式细胞学检测及DNA倍体(DNA index,DI、S-phase fraction,SPF)分析。 结果:(1)淋巴结常规病理中3例B细胞肿瘤和1例T细胞肿瘤未能明确分型,经流式检测诊断明确。1例原病理诊断为B细胞肿瘤,流式细胞图谱表现为多克隆的免疫表型,诊断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现仍在随访中,已排除。2例诊断不明的B细胞肿瘤中1例确诊为外套细胞瘤,1例确诊为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T细胞肿瘤中1例无法按照IWF标准分型,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 (2)对照组和NHL患者淋巴结组织细胞DNA含量参数的分析:NHL组细胞DI值,DNA异倍体检出率和SP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DNA倍体淋巴结组织的DI和SPF值在NHL瘤组织中,DNA近二倍体细胞(near-diploidy,ND)SPF和DI值与二倍体(diploidy,D)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DNA四倍体(tetroploidy,T)、非整倍体(aneuploidy AN)和多异倍体(malyploidy,M)细胞SPF、DI值显著高于二倍体细胞(P<0.05),在DNA异倍体细胞中,从DNA异倍体细胞ND→T→AN→M,SPF检出率越来越高。 (3)NHL不同病理分组(低度恶性组和中高度恶性组)及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组织细胞DNA异倍体检出率、DI值、SPF值分析:NHL-Ⅰ、NHL-Ⅱ组和对照组SPF值及DI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HL不同病理分组和NHL-Ⅲ、NHL-Ⅳ组与对照组间异倍体检出率、SPF值及DI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免疫表型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类型淋巴瘤有不同的表达,可提高淋巴瘤诊断分型的准确率。(2)DI、SPF水平可反映肿瘤增殖情况及病理学恶性程度且与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