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伴之而来的是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商业银行的产品定价面临巨大挑战,利率风险急剧上升,大批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的巨大损失而倒闭破产。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己悄然迈向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一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而且改革己有加速的迹象。2002年初,央行选择8个县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利率浮动范围。这8家信用社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100%。2003年初,央行又把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工作推向全国。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中,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自11月18日起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上限提高0.312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2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如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计划仍就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银行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日子不远了。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国家将逐步取消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差空间的政策保护,赋予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定价权。但是由于我国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