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增长,GDP总值已然跃居世界第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但新时期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创新性国家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这为我们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主体、科研机构与中介服务为支撑、技术交易市场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的技术转移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07)》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科技部门加速构建技术转移体系的行动正式开始。方案明确提出构建技术转移环境良好、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积极、科研机构以及跨产业之间互动频繁、金融法律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力支撑。本研究从技术转移合作的机理出发,结合小世界网络模型来研究技术转移网络的形成机制和结构特点,以期从本质上深入认识技术转移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特征。通过技术势差模型探究技术转移网络的动力学特征,来寻求技术转移网络节点之间链接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然后借助产业生态学里的共生网络模型,对我国技术转移网络合作联盟的体制机制以及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更加宏观的层次研究技术转移合作网络的形成机制和运行体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小世界网络的两个基本特征——特征路径长度和集聚度,将其用于技术转移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之中,从而得出了技术转移网络的运行特征。之后,本文从研发创新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三个子系统来论述技术转移合作网络运行的支持体系。然后,本文对我国现有典型技术转移联盟机构的运行体制进行实例解析,对跨省域技术转移市场交易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与不足,验证了前文关于技术转移网络研究结论。最后,本文从拓宽和优化技术转移通道、深化区域联盟合作以及提升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与培育技术转移网络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