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在非洲经济活动,具体来说,本文研究的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贸易,投资以及中国政府对非洲援助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借助了“对外经济方略(economic statecraft)”的理论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将对中国对非贸易,投资与援助置于“经济方略”这一框架之下,试图揭示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关系。传统的对外经济方略理论仅仅关注国家经济制裁和经济激励的行为,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经济方略的形式与种类呈现愈发多样化的特征——传统理论已经无法涵盖当下政策研究中出现的种类繁多的国家经济方略,扩展了对外经济方略的内涵。传统的对外经济方略描述的是国家使用经济制裁或者经济激励手段的行为。而经济制裁和激励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国家之间的经济依赖催生的权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利用经济力量谋求战略收益的形式远远超越了传统经济方略的涵义。在当下,国家对外贸易与投资,货币与金融政策都可以成为经济方略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学术上的经济方略与现实政策中的经济方略出现了明显的鸿沟。为此,本文提出了经济发展与政治权力之间有一个联系来源:相对的经济增长和收益。这一来源催生出了本文所定义的“普遍型经济方略”——一种通过政府指导,干预和操控市场和企业,以谋求国家战略收益的行为。本文将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描述为一种“普遍型经济方略”性质政策。文中指出了中非经贸关系的三个特点:政府强力推动,国有企业角色重大,以及贸易、投资和援助相互配合。同时,文章分析了中国政府在非洲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发现中国在非洲并没有与其经济规模相称的政治权力。对于中国来说,其最大的战略收益是资源、市场与国际形象。最后,本文将被称为“安哥拉模式”的资源换工程的援建项目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模式在安哥拉的运作,以及其带来政治/安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