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化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是直肠癌术后原位复发,及远处转移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罗格列酮为PPARy合成配体,当ROS与PPARy结合后可激活PPARy,从而发挥其抑制增值、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维甲酸对肿瘤细胞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及诱导分化的作用。目前,针对恶性肿瘤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及预防肿瘤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罗格列酮(ROS)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联合应用对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COX-2、MMP-7、TIMP-1表达的影响,观察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之间的差距,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目的: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因素,术前和术后应用肿瘤靶向治疗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直肠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直肠癌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27.8%,仍有40%-70%于5年内死于转移和复发。所以,临床工作者试图用靶向治疗来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复发来延长直肠癌患者的生命。罗格列酮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现已证实为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受体(PPARy)激动剂,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但是使用的有效药物浓度明显高于临床使用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ATRA的生物学活性是通过细胞核内的维甲酸受体起作用的。选择高选择性的维甲酸受体配基全反式维甲酸和PPARγ配基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罗格列酮的用药剂量,以达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使之更适合临床应用。方法: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购自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雄性BALB/C-MU小鼠级别SPF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维甲酸与罗格列酮均购买自于北京高盟燕山科技有限公司(它们的纯度>99%),分别用DMSO配制成lmmol/L母液后,于-20℃冰箱内保存,直到需要用的时候用含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稀释,然后稀释到所需浓度。COX-2兔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MP-7兔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IMP-1兔抗人多克隆抗体购买于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P染色试剂盒购买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买于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体内环境下,用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5细胞建立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然后将裸鼠随机分为未用药组、ATRA组(ATRA11mg·kg-1.2d-1)、ROS组(ROS25mg.kg-1.2d-1)、ATRA+ROS组(ROS25mg+ATRA llmg. kg-1.2d-1)。用药40d后,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细胞内COX-2,MMP-7,TIMP-1三种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来对成组的数值变量进行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移植瘤体积变化:荷瘤未用药组瘤体的体积最大,其次是ROS组与ATRA组,ATRA联用ROS组瘤体体积较未用药组明显缩小(p<0.05);其抑瘤率分别为:0、27.62%、27.25%、86.94%。2.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COX-2、MMP-7、TIMP-1在HCT-15细胞均有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光镜下呈现棕黄色颗粒。对照组细胞表达数多,胞浆内棕黄色颗粒多、染色深,为强表达,COX-2、MMP-7、TIMP-1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0.59%、76.67%、69.37%。实验组胞浆内表达的细胞数偏少、染色浅,为弱表达,ROS组细胞COX-2、MMP-7、TIMP-1的表达率分别为50.02%、54.58%、46.37%。ATRA组表达率分别为49.88%、49.65%、5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RA联用ROS组表达率49.88%、49.65%、51.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体内环境下ROS或ATRA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降低肿瘤细胞内与生长、增值有关的基因COX-2、MMP-7、TIMP-1的表达;两者联合应用后COX-2、MMP-7、 TIMP-1的表达明显降低,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比单独用药效果更显著。2.在联合应用ROS和ATRA后,与肿瘤细胞生长、浸润、转移相关的基因COX-2、MMP-7、 TIMP-1的表达明显下调,肿瘤细胞的生长、发展,以及转移浸润的潜能,被大大的抑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