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防科技工业通过国防科学研究对国防科技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国防工业高校作为国防科学研究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国防工业高校逐渐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国防科研中来,为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对这部分科研力量客观、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并能够充分地发挥这部分科研力量的作用,有必要对国防工业高校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决策和走向提供依据。科研能力是国防工业高校的核心能力,同时科研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国防工业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进行正确地研究、分析与总结。国防工业高校处于由同类高校构成的国防工业高校生态系统中,如何通过自身的占有、适应与进化能力在国防工业高校生态系统中处于较有利的竞争地位,是与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发展状态与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息息相关的。在超速竞争的信息社会中,“缓进则退”的现代理念逐渐取代了“不进则退”的传统理念,国防工业高校在注重自身科研能力发展状态的同时,应更关注科研能力的变化速度,只有通过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变化速度以及变化加速度进行客观地测度,从而对科研能力进行动态综合评价,才能全面地分析国防工业高校动态发展趋势,进而更好地掌握国防工业高校处于国防工业高校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从而不断地提高国防工业高校的科研能力,加速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对于高校科研的评价,主要是从投入产出角度进行的,注重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以及科研效率,在评价方法方面,多数是高校科研的静态评价研究,对高校科研进行横向比较与分析。然而,国防工业高校作为国防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更加注重能力的动态发展。从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状态与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有利于全面地掌握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情况。本文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生态位角度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对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动态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从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形成动因出发,分析了国防工业高校科研的特点,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分析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的构成,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各构成要素对科研能力的因子载荷,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的静态测度奠定了基础框架。从生态位占有能力、生态位适应能力、生态位进化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测度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具备的主观知识经验性与熵权法具备的客观数据真实性,运用主客观赋权法确定了测度指标的权重,运用TOPSIS法构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静态测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测度模型及变化加速度测度模型。以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静态测度结果、变化速度测度结果以及变化加速度测度结果为基础,将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状态及科研能力趋势融合,构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DCE(DCE,Dynami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模型;将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状态与科研能力变化速度趋势融合,构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变化速度DCE模型;基于双激励控制线,构建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及科研能力变化速度DCIE ( DCIE,Dynamic Comprehensive Inspiriting Evaluation)模型,旨在获取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及科研能力变化速度在连续若干年的综合评价结果。以国家工信部直属7所国防工业高校为研究对象,对本文提出的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静态测度模型、变化速度测度模型、变化加速度测度模型、科研能力及其变化速度的DCE模型与DCIE模型进行应用,运用采集到的61项末级指标共3843项基础数据,对7所高校进行连续9年的科研能力静态测度、变化速度测度、变化加速度测度以及动态综合评价,根据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方法,分别从生态位占有能力、生态位适应能力以及生态位进化能力三方面提出了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提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