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媒介技术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兴起,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也在潜移默化得影响着电视综艺行业。在2016年的年底,一档清流类的电视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社会族群成员被大量的信息所裹挟,碎片化的大量信息充斥着受众的生活,人们逐渐难以习惯接收深层的、有逻辑性的信息。我们所处在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民族集体记忆需要被大量重构的重要历史阶段。《见字如面》的出现,给受众带来了一个可以适当休憩聆听的机会,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历史人物的信件,展现中国五千年里珍贵的家国情怀和普世的情感,引导社会族群成员唤起集体记忆,增强社会族群成员的民族情感认同。正是这样的契机,使得《见字如面》在艺术工业化的时代,“裸妆”上阵,并不刻意取悦受众,却获得了一阵好评。《见字如面》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具有先天优势,利用大众媒介的便捷性,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更加丰富的影视化形态,在较为广泛的社会族群场域内,进行集体记忆的建构。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尤为重要。社会族群成员中的个体,通过自身对文化产生的认同感,从而获得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合法性。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说,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是对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是维系国家安全和民族文化稳定发展的重要纽带。笔者在第一章当中,阐述了《见字如面》集体记忆建构的社会语境,主要从时代背景和时代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原本掌握话语权的精英文化提出了挑战;传统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临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记忆”对“交往记忆”的消解,使集体记忆的框架中缺乏个体记忆对记忆的细节书写。《见字如面》建构的集体记忆,具有深耕公众文化记忆,提升社会族群成员身份认同感的时代意义。本文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见字如面》集体记忆建构的符号表征系统的搭建。从语言符号表征、视觉非语言符号表征、听觉非语言符号表征方面,对节目利用影视化的叙事,对文字进行了视听语言的符号建构进行了分析。节目通过对符号的累积、聚合、强化,激活信件中的文化符号,构建文化语境。文章的第三章中,分析了《见字如面》集体记忆建构的书写路径。从“刻写实践”和“纪念仪式”的角度,笔者对书信文化中展现的集体记忆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阐述。节目在集体记忆建构过程中,完成了对记忆的“二次刻写”,并利用媒介融合书写,营造出了社会场域下的纪念仪式。文章的第四章中,对《见字如面》集体记忆建构的文化意涵进行了总结,笔者通过对信件文本的解码和编码,发现节目中主要从人与家国、人与他人、人与自身角度,探寻了家国情怀、骨肉亲情、缱卷爱情、自我修养方面的记忆唤醒和情感召唤。文章的第五章,是对《见字如面》集体记忆建构的思考阐述。从主体诉求与记忆重建机制两个纬度,对节目在进行集体记忆建构时的缺憾进行阐释。消费主义语境下,商业化的市场对节目的干预、受众主体解码的对抗、个体信件叙事的碎片化、记忆在刻写过程中的忘却,无法避免的在影响节目集体记忆建构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