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消化不良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ing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烧心为主症的疾病。本课题通过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两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病因机制和新加坡区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包括古代医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阐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和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第二部分临床研究: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以新加坡马光医药集团中医门诊12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对新加坡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1.患者男女比例为1:1.60,年龄最大77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42.77,中位数为43岁。年龄分布以40~4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27.2%,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占24%,两组共占51.2%。2.病程以1~5年最多(44.8%),其次是小于1年的(38.4%)。3.患者诱发因素以工作压力为最常见,占24.8%。4.患者中有明显饮食偏嗜者,高达63.2%。5.患者中脑力劳动者占48.0%,其发病率为体力劳动者2倍。6.FD主要症状以胃脘或脘腹胀满为主,占95.2%,次要症状中以嗳气、倦怠乏力、口干、情志失调最为常见,出现率分别为93.6%、60.8%、57.6%,42.4%。7.中医证候分布以肝胃不和型和脾胃虚弱型为多,分别占34.4%和30.4%,其次为脾胃湿热型和寒热错杂型,分别占16.0%和12.8%,而饮食停滞型最少见,仅占4.8%。8.性别在不同中医证候的分布中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30.01),女性患者肝胃不和型较多,脾胃虚弱型次之,而男性患者脾胃虚弱型明显较多,脾胃湿热型次之。9.诱发因素在不同中医证候的分布有极显著性差异(P30.01),肝胃不和型的病因以工作压力和情绪失调为主;脾胃虚弱型的病因以冷饮、劳累和工作压力为主;脾胃湿热型、饮食停滞型、寒热错杂型的病因都以饮食因素为主。10.在不同中医证候分布中年龄、病程及主要症状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加坡区域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以下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病因病机特点: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以肝胃不和证和脾胃虚弱证为主。2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诱发因素有关。3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与年龄、病程及主要症状无关4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以胃脘或脘腹胀满、嗳气、倦怠乏力、口干、情志失调等为主。
其他文献
2008年,江苏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开展城乡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大决策。经过4年来的努力,共有10多万名退役士兵参加了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参训率逐年提高,2012年
目的与背景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药物仅次于病原体,已成为引起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在美国,成人中氨基
西安碑林历史街区,是目前西安市历史风貌保留较为完好的两个历史街区之一。街区内现存传统民居真实反映了历史发展变迁中该地区人居环境和居住形态,包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原生信
数学是一门在小学科目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学科,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果,因此需要将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教材中的内
本研究以语言、文化、族群、价值观认同为视角,选取美国、印尼和韩国三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406名非华裔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为对象,考察了影响其跨文化认同的个体及社会心理因
目的探讨建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无毒性染色和快速脱色的方法。方法在染色和脱色时分别10%的三氯醋酸代替高浓度的醋酸,用乙醇替代有毒性的甲醛,同时用微波加热染色、脱色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高血栓负荷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3年符合急诊PCI治疗
SO42-/MxOy固体超强酸作为一种优良的绿色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无腐蚀、无污染以及易与反应物分离等优点,因此,对固体超强酸的研究成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虽然对
目的:对度洛西汀在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老年患者周围神经痛患者60例,将其均分为
"国家提出中西医结合,既有爱国主义,又有科学预见。献身这一事业,虽然对个人发展有风险,但是仍要艰苦奋斗,不懈探索。"吴咸中对中西医结合的最初认识,贯穿了他人生道路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