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镇保护中的无形文化导入研究——以上海新场古镇整体性保护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城镇在经历从农耕到小手工商业社会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中,积累了大 量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袭和潜移默化 中又维系和充实着历史城镇各自独特而丰富的物质空间环境。 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在我国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制度转 型时期,那些承载着生动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的历史城镇,正在经历着它们有始 以来最迅猛的剧变。以旅游业为主的文化遗产经营开发活动,既为历史城镇的发 展创造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压力和风险。 如何利用这些保护下来的历史环境,尤其是如何进一步使物质环境中蕴涵的 文化底蕴进一步显现出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生命力,是当前我国历史城镇保护 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历史城镇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 文提出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应当首先从规划层面加强无形文化内容的研究,将物质 环境保护整治与文化旅游发展利用紧密结合,形成物质环境留存、社会网络维系、 无形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保护”。 论文以上海新场古镇整体性保护研究为例,着重介绍了在历史城镇保护中开 展无形文化层面调查、分析、评价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将无形文化资源导入历史 城镇的保护设计的意义、类型、方法和途径等。 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历史城镇,无形文化,导入,整体性保护
其他文献
蜀河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它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山水格局、建筑形制、历史文化特征等,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在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方面特色更
华侨城是深圳市于1985年设立的开发区。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它的社区活力、人居环境、社会知名度得到社会以及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多年的发展使其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先进规划理
住宅是人类社会基本的消费资料,只有较好的解决了人民的住房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文明程度的要求
  本课题以崇武古城为研究对象。第五章内容对古城的历史沿革、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质进行归纳与总结;第六章内容对古城的总体布局、风貌特色和现状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是本课题
社区外部交往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基础单元,承担着重要的交流、组织及文化传达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使得城市边缘居住社区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
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造园技艺成为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文人园林并存的中国三大园林派别之一。其造园艺术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的岭南园林最初从土皇帝的
本文从全局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管理模式。这种全局性体现在:(1)摆脱建筑遗产保护的文物-建设双项模式,将其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研究相关的管理问题。(2)涉及建筑遗产
中国封建传统历史社会时期,中国城市授皇权控制总体发展缓慢并且不均匀。进入近代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外来侵略,西方思想迅速涌入中国,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世纪的城市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的中心,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预计在2020年,我国将有55%的人居住在城市。全球把城镇化的发展作为
无论是电视转播还是现场观看,户外体育比赛中场地内的光影对观众与运动员的视觉都具有一定影响。人工光源具有可控性,通过光源设计与调整,可以保证体育场内基本无影,避免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