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管理中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由于人员识别通常是公共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故从视频监控网络中提取出有效的行人信息并加以分析变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同监控设备所拍摄的图像无论是在背景,还是在光照和分辨率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使得很难有效地对视频画面中的行人目标进行识别和追踪。因此,设计出一种跨平台下的行人智能识别与追踪系统十分有意义。本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人脸识别技术、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管理中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由于人员识别通常是公共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故从视频监控网络中提取出有效的行人信息并加以分析变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同监控设备所拍摄的图像无论是在背景,还是在光照和分辨率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使得很难有效地对视频画面中的行人目标进行识别和追踪。因此,设计出一种跨平台下的行人智能识别与追踪系统十分有意义。本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出了人脸识别技术、行人检测技术和行人身份识别与追踪技术并利用公开数据集对所提技术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首先,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子空间学习法。具体而言,通过建立名为基于截断核范数的低秩判别嵌入(TNNL)的子空间学习模型来提取人脸低维特征,并使用稀疏表示分类器对提取出的低维特征进行分类以实现人脸识别。TNNL使用截断核范数来有效地解决秩最小化问题,从而减轻图像噪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TNNL通过加入线性判别项将模型转为监督模型,从而提高图像低维特征的判别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TNNL模型能有效地提取出鲁棒的人脸低维特征,并能使图像在较低维度下得到较高的识别率。其次,针对行人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弹性网络法。由于传统的稀疏描述子存在冗余编码和表征力不足等缺点,严重影响行人检测的准确性,故本文提出一个名为基于低秩和约束稀疏表示的多特征融合行人描述子(LRCSF)来对其进行改进。具体而言,首先建立低秩字典学习模型(LRD)以学习干净且紧凑的行人字典,然后建立基于相似约束和弹性网络的稀疏编码模型(CES)以消除行人字典中影响稀疏编码准确性的无用列,最后构建出新的稀疏描述子,并将其与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和完备局部二值模式特征串行融合得到LRCSF行人描述子。LRCSF行人描述子能在保留行人主体结构的同时对行人图像进行全面描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的行人检测效果更好。最后,针对行人身份识别与追踪问题,提出了多特征融合的行人识别与追踪技术。由于单一特征不能全面描述图像信息,本文通过融合局部最大发生(LOMO)特征和VGG16深度特征,来构建出一种新型融合特征LOMO-VGG16。其中,LOMO特征能有效提取出图像中的颜色信息和纹理信息,而VGG16特征能有效提取出图像中的深度抽象特征,将两种特征进行融合可更加全面地描述图像信息。在行人识别环节中,提取出行人目标的LOMO-VGG16特征并通过跨视角二次判别分析度量学习法(XQDA)来获取行人身份信息;在行人追踪环节,提出一种基于LOMO-VGG16特征的粒子滤波跟踪法来对目标行人进行追踪。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LOMO-VGG16特征在行人身份识别和追踪上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语音转换是语音合成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其目的是对源说话人的语音进行转换,使转换后的语音像是目标说话人说出来的,也就是保留原始语音的语义信息的同时又具有目标说话人的个性特征。从训练语料的类别来讲,语音转换方法可以分为平行的语音转换方法和非平行的语音转换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非平行的语音转换方法不需要源说话人和目标说话人的说话内容保持一致,因此非平行的语音转换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更有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深
本文以图像在绘画中的表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画家对图像的运用来阐释画家个体的观看方式。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通过梳理图像的基本概念,来认识图像潜在或已知的作用和力量。第二部分通过列举一些采用日常生活中图像当做素材的知名艺术家作品,如培根、李松松等作为范例来论证、探索图像在绘画中的转换与运用。第三部分借鉴前人的创作方法或审美意识等在个人创作中进行思考和实践,并探索个人绘画语言形成的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绘画表现方式和人们情感表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油画作品中人物肖像的情感表达具有丰富表现力,而作者本人是一个内心情感细腻而丰富的人,能深入挖掘自我感受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很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在油画作品中能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想法表现出来。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艺术家丰富的情感表达,艺术家丰富的情感经历会成为艺术创作的原始欲望驱动力,把艺术绘画技术和自我情感表达两者结合起来,呈
随着电网新能源占比提高、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电网自身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多变性使得电力系统备用配置问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直流送电规模增大和新能源出力占比提高,导致系统转动惯量减小,一旦发生直流闭锁故障将产生巨大的有功缺额,引起系统频率下降,传统发电侧备用容量难以满足大功率缺失下的控制需求。本文考虑将新能源调频、直流调制以及可中断负荷作为电网弹性备用,与传统发电侧备用进行协调配合,提高电网应对大功率缺
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主流的冯·诺依曼计算系统存在着功耗与计算效率的瓶颈,制约着以海量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的发展。遵从人脑工作模式的神经形态计算有望突破这一瓶颈,从结构上构建具有低功耗、高能效的存算一体系统。忆阻器被认为是神经形态器件中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之一,然而以金属导电细丝为主导的氧化物忆阻器其内在的局限性制约了器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氧化物忆阻器开关阻态具有离散性、开启电压相对较高的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时需电机驱动器实现对电机转矩、转速、电流的精确控制,因此研制电机驱动器后有必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传统电机驱动器测试方案为“待测电机驱动器-电动机-发电机”的电机对拖平台,其中电动机为被控电机,发电机用于模拟电机机械负载,该方案成本高昂、参数固定不易调节、测试过程繁琐。针对上述电机对拖平台测试方案的缺陷,本文使用
无刷直流电机以其使用寿命长,控制简单,运行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工业设备中。合理的电机控制方式能够在节约驱动电能的同时极大地发挥出电机功能。目前用于控制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器有很多,如各种型号的单片机、DSP、FPGA等,且大多采用PWM和PID的控制方式。但不论是何种控制器以及何种控制方式,实现电机精确控制的前提条件都是依赖于准确的电机参数,所以为了保证控制精度,提高电机工作
桑德罗·基亚(Sandro Chia,1946-)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意大利“超前卫艺术”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对西方后现代绘画艺术有广泛影响,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论文以暗喻在基亚绘画中的运用为切入点,阐述基亚绘画中蕴藏着社会层面的价值思考,而不是表象的绘画语言与图式的拼凑。论述分析其在自由的艺术精神下,作品充溢着西方古典哲思的诙谐的暗喻,并概述与解读点、线、面元素和色彩意象
巴尔蒂斯(Balthus)作为法国20世纪最受关注的绘画大师之一,其绘画传承着诸多的西方古典绘画传统特征和独具其个人精神特质的内涵,使他区别于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其追随着马萨乔、弗朗切斯卡、普桑、塞尚、库尔贝、博纳尔等大师的学习经历和隐士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巴氏风格的绘画作品。本文旨在论述巴尔蒂斯绘画作品中所具有的几何造型和画面中所带给观者的静谧感受。笔者从巴尔蒂斯的生活、学习和作品的潜在联
工笔花鸟画的复兴需继承文人画传统和院画传统中的精髓,赋予当代工笔花鸟画独特的民族性。从工笔花鸟的传统绘画语言、发展历程、影响现代工笔花鸟画转化的原因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基于传统绘画精神、立足时代语境并取材生活才能不断推进工笔花鸟画发展。本文从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性入手,分析工笔花鸟画的“传统”及其在新语境中的创新。介绍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时代背景、表现技法和材料、意境塑造等方面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