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右室整体及局部舒缩功能的变化,旨在研究ASD患者右心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以及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简便、无创地评价右心室舒缩功能的方法。资料与方法ASD组:选取2011年4月-2011年8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国产封堵器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46例,对照组:选取经体检排除各种心肺疾患的且与ASD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封堵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检查。超声测量指标包括:⑴右心室(RV)前后径、右室流出道前后径(RVOT)、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室舒张末期长径、横径、右房(RA)长径、横径、右心室舒末容积(RVEDV)、右心室缩末容积(RVESV)并计算出右室射血分数(RVEF);⑵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充盈速度(A)并计算E/A比值,收缩期肺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根据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⑶QTVI检测: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右心室游离壁中部位点、室间隔三尖瓣环位点及室间隔中部位点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比值。ASD组根据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Ve/Va比值,分为A组(Ve/Va﹥1)及B组(Ve/Va﹤1);对照组按年龄、例数比例匹配也分为A、B两组。比较并分析ASD组封堵术前后右室壁整体及局部Vs、 Ve、Va及Ve/Va的变化。结果(1)ASD组RV长径、横径、前后径及RVOT前后径、RA长径、横径、MPA、RVEDV、RVESV、RVEF、E峰、A峰、肺动脉瓣上血流速度、PASP、 B组E/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封堵术后上述各测值不同程度明显减低(P<0.01-0.05);A组E/A封堵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A组ASD患者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封堵术后1天及术后3月明显减低(P<0.01),术后1天及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e、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三尖瓣环位点Ve、Va减低(P <0.01),术后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后1天升高(P <0.05),中部位点Ve、Va封堵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室间隔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s、 Ve、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Vs减低(P <0.05),术后3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后1天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Va封堵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组ASD患者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s、室间隔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的Vs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术后1天及术后3月显著降低(P <0.01),术后1天及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e、Va不同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0.05),术后1天及术后3月明显降低(P <0.01),术后3月较术后1天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室间隔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e、V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天,Ve、Va略减低(P<0.05),术后3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较术后1天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位点Ve/Va在封堵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ASD患者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形态改变,右室重构,ASD封堵术后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善,右心形态逐渐恢复。(2)AS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室收缩和舒张高动力运动状态,且收缩期运动功能的改变早于舒张期运动功能的改变;ASD封堵术后,右心室高动力运动状态明显改善。(3) ASD封堵术前后,右心室整体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