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到2013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97例甲状腺结节,根据增强方法不同,分为单期增强组和双期增强组,其中单期增强组为75例,双期增强组为122例。双期增强组再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其中恶性病变组49例,良性病变组73例,同时在这122例病例中取对侧正常甲状腺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做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常规进行三维后处理。应用 GE AW4.4 Station,同一层面的甲状腺结节实质最大层面实质部分中心取感兴趣区进行CT平扫、增强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测量,并对其 CT值变化和后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13.0完成。 结果: 1.将不同增强方法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双期增强组的术前 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用统计学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与κ系数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对两组良恶性结节的钙化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钙化点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有效指标之一(χ2=11.363,P=0.001)。 3.正常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这三组间的CT值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用 LSD法对正常对照组、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CT值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可以看出正常对照组与良性病变组、正常对照组与恶性病变组之间 CT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之间的CT值统计学没有意义。 4.三维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任意方向、任意角度观察甲状腺及肿物的形态、大小、供血动脉及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协助诊断。 结论: 1.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应用价值是肯定的,为临床术前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2.钙化点也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有效指标之一,在后期摄片时对甲状腺结节中出现的钙化点进行局部放大有助于诊断。 3.螺旋CT在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上,CT值在鉴别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病变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而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判断上没有统计学意义。 4.CT图像通过三维后处理,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及结节的血供,有助于临床医生尽快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