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豉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溶栓酶是其中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本研究首先对14种豆豉产品的溶栓活性进行比较,然后对细菌型豆豉的代表产品――山东临沂豆豉(半成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了豆豉溶栓酶的分离纯化条件;确定了纤维蛋白平板法与水解酪蛋白法测定溶栓酶酶活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动物试验证实了溶栓酶在体内、外的溶栓作用。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对14种传统豆豉产品的溶栓活性物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豆豉提取物的溶栓活性范围为0.326~161.972尿激酶单位/mL。永川毛霉型豆豉提取物表现出的活性最大,达161.972尿激酶单位/mL,曲霉豆豉与辣豆豉活性较小。2.豆豉溶栓酶的分离纯化试验首先确定了硫酸铵沉淀豆豉溶栓酶饱和度为75%,其纯化倍数为6.56倍,回收率61.69%;不同离子交换剂对溶栓酶的吸附效果不同,在所选的两种离子交换剂中,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更适合于溶栓酶的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倍数为9.87倍的豆豉溶栓酶酶液,回收率为35.6%;最后经过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得到较纯的豆豉溶栓酶,最终纯化倍数为11.29倍,回收率为6.55%。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经纯化后的酶无杂蛋白,初步鉴定其分子量接近31KD。3.豆豉溶栓酶酶学性质建立了一种更为简便直观的测定方法――水解酪蛋白法,并用该法测定豆豉溶栓酶的酶学性质,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pH7~8时酶活性最高。豆豉溶栓酶在pH6~10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强,在25℃和37℃下,酶在4h内基本没有活性损失。高于45℃时酶活下降很快,60℃、0.5h酶活基本丧失。由试验结果看出,该酶没有明显的金属离子激活剂,高浓度的Cu2+、Fe3+、Al3+对酶有抑制作用;添加蛋白胨、明胶可以提高酶的活性。抑制剂PMSF对豆豉溶栓酶抑制率几乎达到100%,EDTA、β-巯基乙醇对酶活几乎无抑制作用。4.动物试验豆豉溶栓酶对血块的体外溶解试验结果表明:豆豉溶栓酶高、低剂量组对血块的溶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为0.000),并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首先对白糊精、黄糊精的干法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制备的白糊精、黄糊精反应过程中的性质和成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白
目的探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联合小针刀皮下剥离法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对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患者血清中铁调节激素(Hep)、血红蛋白(H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分析,评价异功散加减联合重组人促红细
Tencel纤维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英国Courtaulds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木质浆粕溶解于氧化胺(NMMO,N-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剂中,经除杂直接仿丝而成。相比
微生物在纺织品上的生长不仅会使纤维制品变色、发霉、降解等,还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病,形成对人类生活的种种危害。特别是处于特殊条件和特殊环境时,如军
论文的目标是在对动磁式直线压缩机内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完善一种微型、便携式、高效率的动磁式直线空气压缩机。与传统旋转电机驱动的微型活塞式压缩机不同,直线压缩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巫山淫羊藿中朝藿定C含量和特征图谱的研究。方法:采用SUNFIRETM 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25%乙腈的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已经超过2.7亿亩,是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5倍,集体建设用地能否以市场方式有效合理的配置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稳定与发展。
淮北朔里煤矿富含优质煤系高岭土,采用走向短臂后退式开采,直接跨落法管理顶板。顶板极易冒落,沿空留巷变形大,爆破开采时易崩倒工作面支架,不能满足安全、高效生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