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流失困扰着税收,也威胁着税收。税收流失的 治理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并为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然 而,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对它的研究目前还比较 薄弱。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数 是由税务实际部门的工作人员从自身的工作实践中进行经 验总结,其探讨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 步完善,所提出的治理措施也在全面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上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这一问 题展开深入研究,既是加强中国在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需 要,也是指导治理税收流失实践的需要,更是落实依法治 税、从严治队、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需要。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鉴中外学者 和税务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税 收流失概念的界定与透析、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 以及对策探讨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税收流失的界定与透析,作为本文的第一篇,试图说明 税收流失的概念和范围。本文在分析目前学术界各种观点的 基础上,对税收流失的概念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进行了界 定。本文认为,税收流失的内涵是:根据现行法律制度,在 一定时期内本应征收而实际未予征收或未能征收的各类税 收;而税收流失的外延主要包括:偷税、逃税、骗税、抗税、 避税、吃税和包税、欠税(陈欠和死欠)、越权减免等。 中国税收流失问题研究其内涵而言,税收流失作为一种杜会现象;自税收产生之日起就与之相伴相随;就其外延而言,则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条件下而有所不同,如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流失的外延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流矢的外廷就不可同日而语。本文通过对税收流失的现状、手段、规模、效应进行一般理论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税收流失的现状与结果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偷逃骗税猖撅,减税免税过滥,欠税居高不下;征税人违规严重,非税收入膨胀,隐形收入较为普遍;等等。税收流失的途径复杂多样;手段五花八门;其中既有通过非法的经济手段偷。骗、欠税,也有公然通过暴力手段抗拒缴纳国家税收。税收流矢弱化了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调控的效应,还导致了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软化了税法;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此;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手段和方法,只能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通过对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的分析,抓住典型;重点研究,来透视税收流失在各个领域内的表现形式。比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产权制度调整的新阶段,企业改制正如火如茶地进行;混合经济迅猛发展,而原有税收制度主要依据不同所有制设计;己跟不上企业改制的步伐。又如;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电子化的时代,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金球化和信息电子化的冲击;但税收制度却跟不上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步伐。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华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近年来这些企业的逃避税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认真寻求应对跨国公司避税的专门策略。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重 摘 要要标志;但以往的税收政策在电子商务方面却是一个“真空”,如果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出台和调整;那么,网上贸易的税收将丧失殆尽。地下经济的膨胀和走私的疯狂,对税收收入的威胁不断上井,导致税收的严重流失。如此等等。 第二篇是对税收流失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本文在引用博奕论和预期效应最大化法模型等西方经济学理论对税收流失的成因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合理的修正和补充;使其更切合于中国实际,从而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造成税收流失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以及治理税收流失的途径和方法,为治理税收流失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引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税收实现中的制度约束进行了分析,提出逃税是因制度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一种隐瞒偏好的“搭便车”行为和寻租与抽租的结果。另外,本文还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等视角对税收流失的现实根源进行了探究;认为追求畸形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法制不完善、财税体制不规范、纳税环境恶化、征管制度和手段不健全、处罚不严等都是造成税收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是税收流失及其治理的国际比较。税收流失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遭受税收流失之苦;每一个国家在治理税收流矢过程中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研究国外治理税收流失的实践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