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变电站主变套管端部风振响应分析及优化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变压器套管是特高压变电站输电线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自然风等因素影响,套管端部接线柱、端子板易出现变形、断裂等现象。本文以特高压变电站跨线、引下线及主变套管端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风向、风速的风荷载下主变套管端部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套管端部的疲劳寿命,优化了套管端部的结构,对主变套管的安装、维护及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依据安装现场及图纸,结合悬链线找形理论,基于Abaqus建立了引跨线及主变套管端部系统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比引下线及套管端部前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对系统和套管端部进行了模态分析,为系统动力时程分析奠定了基础。(2)分析了风向、风速不同的静风载下引跨线及套管端部系统的力学性能,90°为系统工作最不利风向角。通过模拟自然风荷载计算了不同风速下引跨线及套管端部的风振响应,分析了接线柱及端子板应力、位移随着自然风风速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的变化规律。对比了系统静风载、自然风载计算结果,自然风下对系统力学性能影响更大。通过n Code软件分析了套管端部的疲劳寿命随风速产生非线性变化,该结构的接线柱、端子板应适用于常见风速低于15m/s的地区。(3)本文计算了实测风的风速、风向的概率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引跨线及套管端部基于实测风的风振响应,接线柱中部应力随风向角的增大呈现周期性变化,不利风向角90°应避免与该地区常见风向70-90°、210-230°重合。风向、风速均变化的实测风下接线柱疲劳寿命最小,是套管端部结构的薄弱环节,为变电站主变套管端部在不同风压地区使用提供了依据。(4)通过选取接线柱、端子板的部分尺寸为设计变量,以接线柱应力最小为目标,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尺寸优化,结合风振响应及疲劳寿命分析验证了优化后模型对接线柱、端子板应力的改善效果,接线柱最大应力降低了约30%,端子板最大应力减小约为7%。接线柱的疲劳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约提高了3.55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实力的持续增长,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和要求逐渐提升,对机械设备结构中一些重要连接件如螺栓连接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螺栓连接件失效断裂主要发生在螺纹齿根,裂纹源集中在螺纹齿根部位,属于疲劳断裂。减小应力集中是延缓和推迟螺纹疲劳微裂纹形成的主要途径。要想提高关键部位螺栓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和疲劳性能,一方面要使用高强度乃至超高强度的螺栓材料,另一方面则需要使用强化加工工艺。螺纹齿根圆角滚压强化
学位
学位
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地球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污染,因而人们迫切需求监控空气、生活和生产场所中的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等气体,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如SnO2、ZnO因其成本低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工作温度高、选择性差、受环境湿度影响大等问题也成为了限制其进一步应用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以Zn为节点的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利用ZrO2基于原位制备ZrCxOy提取金属锆的新方法。研究了阴极原位电还原ZrO2-C前驱体合成Zr CxOy,使其作为可溶性阳极进行电解精炼得到金属锆新工艺可行性及Zr CxOy原位合成的各项工艺参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分别研究了ZrO2在熔融CaCl2和CaCl2-CaO中浸没不同时间下的稳定性。通过统计样品的质量变化,并经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等方法
视觉SLAM是一种以相机作为传感器,进行同时定位和建图的技术。在无人驾驶、自主移动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点特征的视觉SLAM利用图像中的点特征进行定位,在实时性和定位精度方面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然而在弱纹理环境下,点特征数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导致了这类SLAM算法的可靠性变差。考虑到弱纹理环境通常是在人造建筑物内,具有较为丰富的线特征,近年来,利用直线进行定位的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