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Z中学高三·五班的一名学生”——中国应试教育的人类学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时,过去传承几千年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所衍生的教育文化弊端凸显。以考试为中心,多种社会因素影响的教育伴随着人的“适应”正在步履维艰的行走着,教育改革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人类学又在教育领域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本研究用人类学特有的田野工作调查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选取Z中学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起点,走进Z中学学生小马的校内与校外生活,以“他者”视角参与观察小马的学习生活并用人类学民族志的方式展开续写,在研究期间应用访谈法和口述史法更深入的了解应试教育对小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共同探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日常模式。最后通过与处于世界教育顶端的国家芬兰的一名中学生进行对比,比较两国在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区别,利用教育人类学家奥格布的教育人类学理念做出阐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能是封闭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和环境中方方面面相联系的,而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得以延续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繁衍几千年的文化导致,面对这种文化,现有的教育体制及学生都只能去“适应”,想要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打破固有的文化观念是关键。  
其他文献
陕甘宁边区民事司法的宝贵经验是我国司法史上难得的宝藏,其鲜明的特色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且直到现在依然在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然
本文对四川省独立学院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自兴起以来在便在全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目前独立学院在许
中华文明是一个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博大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宝库,在中华文化数千年不断代传承过程中,儒家优秀的思想精神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准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