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与共谋:三种话语语境中的电视纪录片——以《淮河六章》为观察点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可以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行为。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实践,必然会受到所处话语语境的影响。而作为一种话语的载体,电视纪录片又会对社会产生作用。那么电视纪录片中有哪些话语?它们是怎样影响电视纪录片的制作的?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和探讨。  文章通过电视纪录片话语合流的现状呈现,分析产生现状的背景原因,归纳出话语背后权力共谋的机制。也就是说,本文是以现象——原因——路径的思路来撰写的。  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的内容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与话语的关系,并对影响纪录片的三种话语语境进行描述。第二章对电视纪录片《淮河六章》的制作过程进行描述,据此分析官方话语、大众话语和精英话语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所产生的影响。从最后的纪录片的话语呈现之中看出,三种话语在电视纪录片中出现了一种合流的状态。第三章将电视纪录片的话语语境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发现纪录片中话语合流的缘起,结合纪录片属性的变化,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建构功能因为话语改变而产生的变化。第四章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分析,对话语权力合谋的成因、合谋的形成进行探讨,并试图归纳出政府、受众和文化精英之间的合谋机制。  对于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来说,三种话语的影响贯穿整个制作过程。通过《淮河六章》纪录片中三种话语合流的分析,可以直观的看出三种话语在一部纪录片之中分别产生的影响,进而发现在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流程之中三种话语具有一种合流的状态。通过对纪录片话语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随着单一语境向多元语境的发展,电视纪录片中的话语从单一话语发展为多元话语,直至三种话语走向合流。电视纪录片的属性从“宣传品”向“作品”再向“产品”进行转变。而其起到的社会作用,从“政治言说”发展为“社会镜像”最后成为一种“社会意识”。纪录片所承载的社会建构功能也渐趋丰富,从最初的政治意识形态建构功能,发展为如今的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塑造、充当历史文献资料、跨文化交流、普遍价值观的建构等多维度功能。  三种话语的合流实际上反映了三种话语的掌控者:政府、精英、大众的权力的合谋。通过分析,文章总结出话语权力的合谋机制,即政府强制与引导机制,通过意见表达来影响电视纪录片的收视率、点击率和评论的受众的自发关注机制,文化精英的追求纪录片品质的自觉机制,以及对自身所处位置的自觉机制。  政府、观众和知识分子对纪录片的需求不同,这要求纪录片有不同的社会建构功能。然而这些不同的社会建构功能,其实现途径却是相同的。因此这三种话语掌权者,出于不同目的,形成多方合力,推进纪录片的发展。不论是一开始的意识形态直接表达,还是现在的大众视角,精英化讲述官方主流价值观,电视纪录片纪录片的发展都带有浓厚的国家意志。大众话语带来的市场机制,使中国电视纪录片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精英话语则保证了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内涵。三种话语在电视纪录片中合流,在合流中和谐。
其他文献
如今的电视机构除了内容形式、制作包装水准以及宣传推广力度之外,考虑最多、对收视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节目编排。因此,从用户调查和收视分析的角度研究频道节目编排有着重要
期刊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高度生活化的文化形式,它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社会日常运转中发挥着积极效用,尤其在自我身份确认、带动区域经
2013年2月24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应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之邀访问大陆,这是中共十八大后,两岸党政高层首度会面。自此以后,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岸议题依然是我国目
期刊
自古以来,医生这一职业一直以其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崇高形象为人们所认知。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医改的
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新闻。时政新闻涉及到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对公民的政治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