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无人机精细遥感数据的滇西北亚热带森林树种分类及生物量反演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wan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确的森林树种识别和生物量反演是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森林树种组成是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而森林生物量是表征森林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数,它们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通过当前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可以精准获取点云和影像等多源精细遥感数据,其具有丰富的森林结构和光谱信息,对森林主要优势树种识别和地上生物量(AGB)的提取及林学和生态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滇西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塔城镇响谷箐为研究区,基于垂直起降固定翼(VTOL)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Li DAR)传感器获取的三维点云以及低成本固定翼无人机获取的高重叠度、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和RGB影像。首先,将航空数字摄影测量获取的大量单幅影像拼接成多光谱和RGB正射影像并通过运动恢复结构算法(Structure from Motion,Sf M)生成数字立体摄影测量(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DAP)点云;然后借助Li DAR点云滤波后插值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DAP点云归一化;接下来,比较不同单木分割算法(即点云分割(PCS)、基于RGB影像的多尺度分割(MRS)和结合RGB影像和冠层高度模型(CHM)融合影像的多尺度分割)对单木冠幅的提取效果;最后,基于光谱、纹理和点云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分别在树种(典型优势乔木)和森林类型(即针叶林和阔叶林)层面上进行分类和精度评价,并通过构建多尺度反演模型对研究区森林AGB进行了反演及空间分布制图,探索了基于无人机获取的滇西北亚热带森林精细冠层光谱、纹理和结构特征对优势树种分类和地上生物量估测的效果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比较基于不同数据组合的单木分割方法及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结合RGB正射影像和冠层高度模型的多尺度分割所提取的冠幅精度最高(F1值达到82.5%),其次是基于点云的单木分割(F1值达到79.6%),而仅仅基于RGB影像的多尺度分割精度最低(F1值为78.6%)。(2)结合最佳的单木分割算法,在冠幅内综合提取光谱、纹理和点云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面向对象树种分类,结果表明:按森林类型(即针叶和阔叶林)分类的精度高于按优势树种(即针叶:云南松、铁杉、云杉;阔叶树:曼青冈、槲栎、槭树、旱冬瓜、山杨)分类的精度,综合光谱,纹理和结构特征的随机森林模型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0.20%,Kappa系数为60.37%);在分类过程中,仅使用光谱特征的分类精度最低,表明纹理特征和点云结构特征对分类都有着有提高精度的作用(总体精度和Kappa精度分别提高了1.49-4.46%和2.86-6.84);在八个树种分类中,使用光谱、纹理和点云特征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66.34%,Kappa系数为58.53%);在按树种分类的模型中,光谱特征(RGRI、GNDVI等)、纹理特征(蓝波段的相关度等)、结构特征(H95、H50、D7等)对模型的重要性排在前列,表明结构、光谱和纹理特征均对训练分类模型有积极影响。(3)结合光谱和点云结构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区的森林AGB多尺度估测,结果表明:利用归一化DAP点云结构特征预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精度(R2=0.77,r RMSE=10.78%)高于只用光谱特征预测的模型(R2=0.52,r RMSE=15.46%);结合点云结构特征和光谱特征的预测模型精度最高(R2=0.81,r RMSE=9.72%),DAP点云结构特征对提高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精度有重要作用;研究区AGB反演制图有效获取了生物量空间分布异质性。
其他文献
We present a dispersive representation of the γN→πN partial-wave amplitude based on unitarity and analyticity.In this representation,the right-hand-cut contribution responsible for πN final-state-inte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是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通过对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和分析,进一步探究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现状,并根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目前世界上所使用的塑料产品主要是由石油提炼而成,塑料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方面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石油基塑料制品不可降解、难以回收,大量使用会产生全球废物难以处理等相关环境污染问题。同时,石油储量的减少给石油基塑料产品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且可持续发展的新产品的研发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以马铃薯淀粉(PS)为主要原料,通过微波加热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
森林大火绝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灾害,更是一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灾难。森林火灾因破坏性大、突发性强,是全球生态安全最大威胁之一。我国是森林火灾较为严重的国家,由于自然与历史的原因,森林火灾频频发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林火不仅烧毁森林,降低林木密度,还破坏森林结构。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是大气污染源四大类中的一种,林火的频发,使得当前的雾霾天气雪上加霜,同时由于
随着快递纸质包装快速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废纸箱(OCC)的回收和循环效率越来越高。OCC废纸浆反复循环回用,纸浆纤维的强度性能逐次降低,而瓦楞原纸和箱纸板抄造原料基本上完全使用OCC纸浆二次纤维,造纸企业普遍采用酶改性淀粉对瓦楞原纸和箱纸板进行表面施胶增强,来确保产品质量指标要求。然而,酶改性淀粉因其非离子特性,在OCC废纸制浆过程中将溶解进入水中,随着过程水的大比例循环回用,淀粉在制浆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线虫,被很多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可以危害多种松属植物并致其死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松材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不断扩大,并且人类活动也加速了松材线虫病的远距离传播。目前,该病已从我国南方向北扩散至辽宁省的多个市县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松材线虫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爆发的形势,本文开展了有关松材线虫南北种群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受到研究者关注。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室温条件下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源激发出显著荧光。与其他半导体量子点和有机荧光染料相比,ZnO QDs在自然界中具有高丰度、制备相对简单、成本低且无生物毒性。用ZnO QDs代替传统的有机荧光物质合成水性荧光油墨,在防伪印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表面
淡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海洋水约占全球总水量的96.5%以上,在此背景下,海水淡化逐渐成为获取淡水的重要途径。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绿色能源,利用太阳能界面蒸发获取淡水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太阳能蒸发器开发和结构设计是目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尤其以天然木材为基底的太阳能界面蒸发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许多光热材料,例如碳基材料、聚合物、半导体和金属纳米颗粒等,多被用于太阳
当今,废弃的塑料包装垃圾对地球生物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可降解塑料替代物的开发迫在眉睫。本文以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为原料,乙酸酐(Acetic anhydride,AA)为疏水改性剂,脱乙酰几丁质(Deacetylated chitin,DE-Ch N)为增强剂,纳米氧化锌(Nanometer zinc oxide,nano-Zn O)为功能改性剂,制备了半乳甘露聚糖基食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疫情的长期影响,智能化的交互方式在智能办公家具的应用场景中显得极为必要。办公人群在工作中需要承受多重因素带来的身心压力,为了能够给广大办公人群更好的关怀,减轻办公压力,消除公共接触可能会带来的病毒传播而产生的心理影响,设计者必须通过系统化的交互设计优化办公人群在办公环境中的交互行为,营造办公人群与办公环境之间的良好关系。本研究在提供系统化实体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