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物在钢中(α-Fe)分布及其稳定性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121990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M(M=Ti、V、Cr、Mn、Co、Ni和Mg)在α-Fe(N)体系中的结合能、电子结构、力学性能及N的扩散激活能。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不管Fe15MN具有立方还是四方晶体结构,位于Fe同一周期左侧的Ti、V、Cr、Mn与N相邻时结构最稳定,位于Fe右侧的Co和Ni与N不相邻时结构最稳定。Ti与V的掺杂加强了晶胞稳定性,Mg的掺杂明显降低晶胞稳定。Fe15MN体系中,Fe原子失去电子,N得到电子。Ti、V、Cr与Mn的掺杂加强了N与周围金属的相互作用,Co、Ni与Mg掺杂不明显。  对 Fe15MN体系力学性能,不管是立方结构还是四方结构,Fe15MgN体系的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和体模量B均减小,即氮化镁的掺杂均降低了α-Fe体系的力学性能。对具有立方结构的Fe15MN体系,除Fe15MgN体系,与纯α-Fe相比,剪切模量G和杨氏模量E均得到提高,体模量B减小,但其下降幅度很小,仅为0.3%~4.9%,即金属氮化物的掺杂降低了α-Fe的韧性。对具有四方结构的 Fe15MN体系,类似立方结构的 Fe15MN体系,除Fe15MgN体系,其剪切模量G和杨氏模量E均比纯α-Fe体系大,与Fe16N体系相比,剪切模量 G和杨氏模量 E保持不变或略为减小,即金属氮化物的加入使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对于N的扩散,在α-Fe体系中,N迁移到E1和E2位置所需的能量相等,且为0.47 eV;对V和Mn掺杂的α-Fe(N)体系,N迁移到E(等效位置)所需的能量均大于N远离金属位置的,即,金属合金的掺杂利于固氮;对 Cr掺杂的α-Fe(N)体系,N无论远离还是靠近金属M时,其迁移所需能量均等于或小于0.47 eV,即,Cr的掺杂不利于固氮;对Co, Ni和Mg掺杂的α-Fe(N)体系,N在远离金属M的位置时最稳定,N迁移到临近M的位置所需的能量均大于 N远离 M位置所需迁移能,同理,金属 Co,Ni和 Mg的掺杂利于固氮,且难易程度顺序为Ni> Mg> Co。
其他文献
聚类分析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大量有联系的事物的分类问题的学科,已经广泛应用在生物学、医学、气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需要做分类的很多学科中,特别是事物间的关系较为模糊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由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气体污染物所引起的酸雨、化学烟雾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近几年,随着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器件小型化、高速化成为一种主导发展趋势,因此对电子材料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介电材料由于具有非常好的储存电能和均匀电场的作
血液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恶疾之一。目前,大多数血液检测方法都为侵入式或者体外检测,不仅对人体存在伤害,还难以准确地检测血液性质。血液疾病的发生一般伴随着血液流
数字化虚拟人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虚拟人的切片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是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对三维重建而言,体绘制算法具有能够显示数据场的内部细节的独
大气污染物问题的日益加剧引发了全球从政府到公民的热切关注,采取科学的预警防范治理措施,是人类构建和谐社会,达成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研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传输迁
随着汽车向降耗、节能的减量化方向发展,高强钢在汽车制造业领域应用日趋广泛,现在国内外开发的高强钢有传统的微合金高强钢(HSLA)、先进的双相钢(DP)、复相钢(CP)、马氏体钢(MP)、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