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是世界著名的优质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甘肃省白龙江沿岸是中国油橄榄三大适生区之一,但陇南油橄榄多种植于山地,灌溉条件较差,影响了油橄榄的生长发育,干旱缺水问题成为制约当地油橄榄生产重要的因素之一,牧草间作具有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果园小气候,减轻果园病虫危害等优点。本研究采用盆栽实验方法,实验控水设置正常浇水(土壤含水量18%,记为对照CKw)、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5%)、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12%)、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9%);各干旱胁迫条件下栽种油橄榄幼苗的盆内分别进行3种间作牧草的处理,即间作苜蓿、间作红三叶、同时间作苜蓿和红三叶,以不间作作为对照。对不同牧草间作与干旱胁迫条件下,油橄榄根系形态指标、生理指标、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及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不同牧草间作的抗旱性比较,研究干旱胁迫下间作牧草对油橄榄根系的影响,旨在为油橄榄的抗旱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轻度干旱胁迫促进油橄榄根系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大,干旱胁迫加剧则显著降低了根系的总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总表面积、总根体积,间作牧草后降低幅度减小。间作牧草明显增加油橄榄根系生物量、比根长、比根面积,以间作红三叶处理最为显著。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小,油橄榄根系组织密度增大,间作苜蓿和间作苜蓿+红三叶重度干旱胁迫下高于不间作。(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油橄榄根系活力、根系含水量呈显著降低趋势,间作牧草后其降低幅度减小;随着干旱加剧,油橄榄根系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逐步升高,油橄榄根系受到氧化胁迫,而间作红三叶和间作苜蓿均显著抑制了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升高;间作牧草后,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不显著,油橄榄根系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糖含量(SS)、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加。(3)油橄榄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加剧而降低,在重度干旱下降幅最大(54.73%),间作牧草后减缓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达到最大,且以间作红三叶增加效果最好(65.56%);不间作的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仅在轻度干旱胁迫时高于间作牧草,重度干旱胁迫下,除间作苜蓿+红三叶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不间作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牧草间作下均显著增加;干旱胁迫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活性在间作牧草后均高于不间作,间作苜蓿和间作红三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除轻度干旱与不间作无显著差异(P<0.05),其它干旱胁迫下提高效果显著。(4)相关性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间作牧草能明显增强盆栽油橄榄幼苗根系的抗旱性,间作红三叶处理的油橄榄根系抗旱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