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近紫外光(UVA)激发下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杀伤效应,并观察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及移行的影响。 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片表面制备TiO2光催化剂薄膜。体外培养牛LEC并爬片生长于此薄膜上。设未经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修饰的玻片为对照。用UVA分组照射细胞0-50min(平均光照强度:0.184mw/cm2)后,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用苏木精—伊红染色,AO-EB染色观察牛LEC的凋亡和坏死现象。对玻片行接触角测量,及细胞黏附和移行实验,测定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LEC在玻片表面的生长、移行情况。 结果:经UVA激发的TiO2纳米光催化剂薄膜对牛LEC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光镜下见激发20min以上细胞表面有大量泡状突起,大部分细胞收缩变圆。对照组细胞未见明显改变。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有显著差异(P=0.000),且随激发时间延长,TiO2薄膜对牛LEC的杀伤效应更加显著。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实验组激发20min以上,细胞收缩变圆,细胞间隙增大,核固缩明显,未见核仁,部分胞膜破裂,细胞崩解为碎片。对照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AO-EB染色发现UVA激发40min,实验组大量牛LEC坏死,照射时间较短时,可见细胞凋亡现象。其凋亡率(19.1%,p=0.017)和坏死率(92.1%,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4.3%;坏死率,56.9%)。对TiO2薄膜和空白玻片行接触角测量:空白玻片接触角为18.825±2.342°,TiO2修饰的玻片接触角小至仪器无法测出(0±2°)。实验组接触角明显小于对照组。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发现TiO2薄膜玻片表面细胞黏附数(平均36.60)明显低于空白玻片细胞黏附数(平
其他文献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评价Brilliance3D-iCTA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及血管侧枝代偿存在的价值。  方法:收集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26例患有缺血性脑
目的: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一种Th2型细胞因子,它在过敏反应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有人提出IL-4与过敏性结膜炎发病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在眼结膜
第一部分 FDG和PiB PET显像在Alzheimers disease早期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研究目标:  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和11C匹斯堡复合物正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高血糖的发生率可高达25%-50%。发生高血糖的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大于血糖正常者,且近期及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