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材料性质对Simon兼容性稀释效应的影响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zg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mon效应属于刺激—反应兼容性(Stimulus Response Compati-bility, SRC)的一种典型现象。它揭示了刺激出现的空间位置与反应速度的关系,当呈现在屏幕上左边或右边的红色或绿色的靶刺激做向左或向右的反应时,如果它们与靶刺激的无关位置信息相匹配时比它们不匹配时反应更快并更准确,这种现象被称为Simon效应(Simon,1990)。Simon效应与Stroop效应有很多相似性,两者都属于心理的一种神经性干扰性效应;都存在刺激反应的无关特征与相关特征在一致时的试验比不一致条件下的试验反应时更快的现象。因此,Simon兼容性效应是否也能出现类似Stroop效应一样的稀释效应是本研究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试图探究分心物与稀释物的材料类型匹配性对Simon兼容性稀释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方位词/箭头—Simon范式,设计了两个被试内实验来探究此问题:在实验一中,采用方位词做无关刺激的材料成为分心物,设计无稀释物、符号稀释物和文字稀释物等三种稀释条件的对比,要求33名大学生被试(其中有1个实验数据无效)对靶刺激的位置做相应的选择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与错误率。实验结果显示:符号稀释物与文字稀释物条件下均产生了稀释效应,即这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都比无稀释物条件下快,且文字稀释物与分心物(文字性的方位词)材料性质匹配时,产生的稀释效应更大一止匕在实验二中,采用箭头符号做无关刺激的材料成为分心物,设计无稀释物、符号稀释物和文字稀释物等三种条件的对比,要求33名大学生被试对靶刺激的颜色做相应的选择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与错误率。实验结果显示:符号稀释物条件下产生了稀释效应,当文字稀释物与分心物(箭头符号)材料性质不匹配时,因为不兼容,错误率仍然高于无稀释物条件,因此只产生了微弱的稀释效应。将实验一和二的数据综合进行2(实验一和实验二)×2(兼容性:兼容和不兼容)×2(分心物与稀释物材料性质匹配性:匹配和不匹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当分心物与稀释物材料性质匹配时比不匹配的兼容性效应更小。结论:以上结果支持注意模块容量理论,并且说明了Simon任务也能和Stroop任务一样出现稀释效应,刺激材料类型的匹配性是影响S-R(刺激--反应)兼容性稀释效应强弱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