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钾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和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等原因,钾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未来发展高性能电化学能量存储系统的重要选择。其中,有机电极材料因具有绿色环保、廉价易得、结构多样、分子水平上可设计和理论比容量高等优点逐渐被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但该材料存在导电性差和在电解液中易溶解等问题,导致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差,限制其未来发展。本论文围绕有机羰基化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简单的酸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钾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和氧化还原电位较低等原因,钾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未来发展高性能电化学能量存储系统的重要选择。其中,有机电极材料因具有绿色环保、廉价易得、结构多样、分子水平上可设计和理论比容量高等优点逐渐被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但该材料存在导电性差和在电解液中易溶解等问题,导致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较差,限制其未来发展。本论文围绕有机羰基化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制备了2,6-萘二羧酸二钾盐,研究了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通过非原位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分析了其储钾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6-萘二羧酸二钾盐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2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充电比容量为176.8 m Ah g-1,循环600次后仍表现出143.2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81.0%,平均每次衰减0.03%。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2)系统研究了醚、酯两种电解液对蒽醌-1,5-二磺酸二钠盐正极储钾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其在醚类电解液中的性能远优于在酯类电解液中的性能。在醚类电解液中,3 C(1 C=130 m Ah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仍有80%的容量保持率,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对反应后的电极研究发现,两种电解液中形成的固体-电解液界面膜的厚度、成分、机械性能等均不相同,在醚类电解液中形成的固体-电解液界面膜的无机成分多于在酯类电解液中形成的固体-电解液界面膜,这也是蒽醌-1,5-二磺酸二钠盐在醚类电解液循环性能更加稳定的原因所在。理论计算研究发现,醚类电解液中盐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能级低于溶剂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能级,因此放电时盐先于溶剂分解;而酯类电解液中盐与溶剂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能级相近,盐与溶剂几乎同时分解,最终导致形成不同的固体-电解液界面膜。该结果对发展高性能钾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轻赝标介子(π0,η,η’)电磁达利兹衰变的研究对于研究强子结构和强子与光子相互作用机制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介子的电磁达利兹衰变,可以测得它的形状因子,进而可以计算出形
动物的某些表型特征(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是其明显的生态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直接产物,是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进化中受到选择和漂变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动物群
互联网线上教育的发展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教育平台或机构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桥梁,这种中心化的模式存在数据篡改的风险,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导致交易记录不透明、数据真实性可靠性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教育系统中,使教育系统完成自身的去中心化,保证数据存储的不可篡改性,提高系统中交易记录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比分析现有的教育系统,指出
目的:本研究以济南西藏中学在读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青少年超重、肥胖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探讨其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舌象特点,并根据中医证型,提出相应的防治青少年高血压的对策。方法:对济南西藏中学的466名中学生进行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筛选出肥胖、超重和高血压患儿。发放调查表,并采集舌象,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466名学生中,超重的发病率为24.03%,肥胖的发病率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单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放电模式,并且神经元的放电过程
随着基于光子回波的任意信号产生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光子回波的研究也变得日益迫切。光子回波模型的不断发展使得科研者有更多的方式,更多的参量去精确控制我们所产生的光子
量子Fisher信息作为Fisher信息的拓展,在量子估计理论、量子信息理论和量子度量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根据Cramer - Rao不等式,得到参数估计精度的极限,而最基本的参数估
杨-巴克斯特方程(简称YBE)为解决量子统计问题、量子多体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由德林费尔
分子势能函数作为原子分子反应动力学,原子分子碰撞等学科的基础,在描述分子性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以最简单的双原子分子体系为例,它的势能仅是原子核间距(R)的函数
轮廓检测是高级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大量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存在一种环绕抑制机制可以帮助人眼检测轮廓。虽然大量的轮廓检测算法已经被提出,但是高精度高效率的轮廓检测仍是一大难题。目前存在两个难点:一是检测轮廓缺失,二是纹理边缘冗余。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基于生物视觉机制提出两种改进的基于环绕抑制的轮廓检测算法。传统的环绕抑制算法检测的轮廓依然存在大量冗余的纹理边缘,检测的轮廓仍不够完整。由于超像素边界对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