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单元体冻结变形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ianzhu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冻土在我国分布面积较为广阔,因其特殊性在冻土地区的基础工程的建设都将面临冻土所带来的问题。目前而言对于饱和冻土的研究较为广泛且完善,但工程实际面临的往往都是非饱和冻土的问题,因此对于非饱和冻土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自然界中的非饱和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工程中路基或者土石坝等人工压实的非饱和土体,第二种是在大自然里经干湿循环的非饱和土体,非饱和土的形成方式的不同会对土体的内部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在对冻胀敏感的程度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分别采用预制压样法和饱和风干法两种不同的制样方法来模拟上述两种非饱和土的形成,随后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不补水条件下非饱和土单元体冻结变形特性,从而确定非饱和土冻结变形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微观试验分析其变形机理,结合力学试验分析非饱和冻土的冻结变形特性与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本文取得了如下结论:(1)无论采用何种制样方式,在压实度一定时土样的冻胀随着初始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饱和度一定时土样的冻胀随着初始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采用预制压样制样法的试样均无冻缩现象,在饱和度为0.5时其冻胀率几乎为0;采用饱和风干制样法的试样存在冻胀临界饱和度(0.7~0.8);且粉土比粉质黏土更易冻胀。(2)对于同一压实度的试样,其初始饱和度对SFCC曲线几乎无影响。当温度高于-10℃时,试样的未冻水含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温度低于-10℃时压实度对未冻水的含量也几乎无影响;采用预制压样制样法的试样的孔隙水主要存在于小孔中(0.001~0.3μm)、其冻胀主要由薄膜水控制;采用饱和风干制样法的试样的孔隙水主要存在于大孔中(0.001~3μm)、其冻胀主要由毛细水控制。(3)非饱和冻土的冻结强度随着初始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饱和度较高的非饱和冻土其冻结强度主要由冰胶结作用控制,而对于初始饱和度较低的非饱和冻土其冻结强度需要考虑毛细黏聚的贡献。(4)冰水相变引起的膨胀量和冰胶结作用均与试样的体积含冰量呈线性关系;基于刘李模型对兰州榆中粉土的冻结强度参数a0、a1和冻结体变参数b0、b1进行了标定,a0、a1分别为12.2k Pa和-28.2k Pa;b0、b1分别为0.6、33.8。
其他文献
低矮房屋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极值包含随机不确定性和认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来源于来流风速和风向、试验测量技术、极值统计方法等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国内外对低矮房屋风致破环的发生机理、风洞试验以及理论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低矮房屋围护结构风荷载极值的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重现期风速预测包含的不确定性。从气象数据库风速实测记录中提取了多个地区连续30年年最大风速样本。分别对极值概率分布模型和
土作为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颗粒材料,在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其力学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早期研究人员将岩土材料视为连续介质,通过有限元法研究其应力、应变等变化规律。随着离散元法的出现和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利用离散元法模拟土体及其他颗粒材料的受力变形特性具有天然的优势,不仅可以研究土体的应力应变等宏观量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研究土体内部的接触及颗粒排布等细观量的变化规律。但是目前离散元法在岩土工程材料的研究应
自然界中土体的变形不仅取决于荷载条件(应力状态和应力历史),同时还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如降雨蒸发、日夜季节温差等)密切相关,本质上是由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三场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深地能源工程的建设、高放核废物的地下处置、地下空间的开挖、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城市埋热管道建设和冻土地区的高铁路基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领域中,热-水-力耦合影响下土体的变形、渗流、热传导、水汽迁移问题愈发突出,非饱和土热-水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愈发密集,地铁的选线绕避环境振动敏感点更加难以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所带来的环境振动的影响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地铁列车产生的环境振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地铁列车振动在这种长期往复荷载作用下,容易对文物建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减少对文物建筑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是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研究目的为在地铁列车振动作用影响下,探讨国内
大气锈蚀是影响既有钢结构尤其是室外钢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由于钢结构锈蚀问题的复杂性,目前没有统一的锈蚀影响表征方法和实用的锈蚀钢结构承载力计算方法。本文针对高铁客站雨棚钢结构的构件及体系开展锈蚀影响及耐久性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锈蚀类型下钢结构的稳定性能,提出了实用的锈蚀残余承载力计算公式、锈蚀影响评价方法和耐久性评估原则。首先,进行了全长理想均匀锈蚀下轴压柱的稳定承载性能研究。针对不同截面形式和
“逆工业化”现象促使第一产业逐步搬离城市,废弃的工业区则成为了城市顽疾。而旧工业区因城市建设的推进和扩张,所处区域由城市边缘区变成城市中心区,地理位置优越且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工业特征,因此研究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新兴的电子竞技产业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却面临着作为线下载体的电竞场馆与日益壮大的电竞
当前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且存在日益加剧的趋势,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迅速发展起来。在电动汽车中,电源系统作为汽车的“心脏”尤为重要。目前在电源系统中普遍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能量密度高等优势。在实际的电源系统中,单节锂离子电池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需要几百节单体电池进行组合,为汽车的运行提供能量。在电池的生产、储存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形态变得更加复杂,作为铁路与城市空间过渡的高铁车站在辨识信息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人们对于高铁车站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建筑设计和标识的提示,如何对这些标识进行体系化和系统化的优化,对于今天的高铁城市实现高效率和人性化的目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种与时俱进的对高铁车站环境设计的研究同样对深化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近年来,人们对小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加剧,共享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兴起。然而,目前我国共享电动汽车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于应用比较多的单程式共享电动汽车,其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各站点供需难以平衡以及人工调度成本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共享电动汽车用户出行行为的车辆调度优化。首先,在调研和分析共享电动汽车的
明清官式古建筑木结构是现存最多的明清古建筑实物,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研究意义。为深入研究该类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以及评估其结构状态,并为后续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典型明清官式古建筑木结构——单檐庑殿式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单檐歇山式模型振动台试验验证的合理有限元建模方法,建立其整体数值模型,引入耐震时程法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研究其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