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货运交通问题,缓和城市物流与城市交通、城市社会、空间资源和环境之间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促进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顺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各国都将发展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是实现我国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作为新兴事物,相关研究尚在探索阶段,其规划理论也尤为不足。本文探讨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技术,重点研究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实体概念模型、地下物流网络选址优化、地下物流终端功能区布局等关键技术。   目前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研究多侧重于管道技术方面,本文结合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运筹学、系统论等规划与理论,从城市物流角度,总结分析地下物流系统相关概念,明确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主要内容:地下物流系统实体概念模型、地下物流网络规划和地下物流终端布局规划,并提出了地下物流网络规划和地下物流终端布局规划的过程。   首先,构建地下物流系统实体概念模型是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首要环节,本文提出了基于托盘作为集装单元的车辆地下物流系统概念模型。面向地下物流客户需求,进行基于QFD模型的地下物流功能分析,建立托盘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ANP、DEMATEL和模糊TOPSIS的多准则托盘决策方法,并建模,设计了求解方法。进而,提出了基于1200×1000mm托盘的车辆、通道的尺寸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地下物流终端实体概念模型和地下物流网络结构。   其次,进行了地下物流网络连续选址——通道模型研究。相对于地面物流预测而言,地下物流系统更注重于客户的选择与分类,通过建立基于GE矩阵的双向指标客户选择模型和求解方法,可确定地下物流客户群及客户差异化指标。除了客户群,地下物流网络建设成本、地下物流终端间距离和地下物流终端与客户间的服务关系都有别于地面物流网络选址,基于此建立了多目标地下物流网络连续选址——通道模型,并设计了基于聚类的动态遗传算法,从而可确定地下物流终端数量、位置以及地下物流网络结构,并进行了演算与分析。   进而,进行了单级地下物流网络离散选址——通道模型研究。考虑到土地利用、施工条件、建筑结构等因素导致地下物流网络选址区域的不连续,提出了单级地下物流网络离散选址——通道模型,并根据地下物流网络结构的不同形态.分别建立了树状、环状、线状模型和求解算法,并进行了演算与分析。再次,进行了地下物流终端功能区布局优化研究。针对功能区设计环节和功能区相关性量化问题,提出了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功能区相关性量化模型的求解算法。进而,基于地下物流终端空间结构特性,建立了功能区布局优化模型,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并进行了演算与分析。   最后,基于功能区布局和AutoMod仿真平台,进行了地下物流终端仿真建模研究,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实体模型,对各个功能区的设施设备进行仿真建模,对整个地下物流终端作业流程和各个子系统的运作流程建立逻辑模型,并编写仿真程序。确认地下物流终端仿真模型后,与地面物流结点对比分析了地下物流终端的作业能力并验证了地下物流终端建设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半电池电位法、电阻率法都是定性地估计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状态,而不能定量检测钢筋腐蚀率。   本文借助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应用性开发研究,重点是对电位、电阻率与钢筋腐蚀
铌酸锂晶体(LiNbO3,LN)的很多物理特征与其本身的组分和晶格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气相输运平衡(VTE)是改变铌酸锂晶体组分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目前有关采用气相输运平衡制
学位
混杂系统是一类由连续和离散动态子系统相组合的动力学系统。其中切换系统是混杂系统的一类重要类型,是指由一组连续或离散的动态子系统组成,并按照某种切换规则在各个子系统
学位
学位
光学相关探测和识别作为光信息处理中的一个分支,在科学、技术、生产以及国防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光电混合实时联合变换相关器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是目前最为有效和
学位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oherent anti-Stokes Raman scattering,CARS)显微成像是一种无标记的生物成像技术,具有非入侵性、高灵敏度和三维成像能力,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