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眩醒脑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mi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古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和现代中医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进展,根据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理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方法作了初步探讨,在深入探讨中医对于眩晕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益气活血化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治疗方法,自拟清眩醒脑汤,观察清眩醒脑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所选病例均来源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4.1-2014.12心病科门诊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入组前两周停服其余药物,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治疗组给予清眩醒脑汤+尼莫地平片,对照组为单用西药尼莫地平片,观察期为一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与实验室检查变化的情况,并且进行组间对照。  结果:  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后血脂、血流变和经颅多普勒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  结论:  清眩醒脑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且可以改善血脂、血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的指标,进一步补充了西药的不足,说明中医药配合西药能加强疗效,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显示中医药独特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最近,有两个版本的“三兄弟故事”引发公众热议:一是国家统计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保安,与其弟弟王宏景、王宏希,皆因贪腐落马。二是江苏常州毗陵的庄氏家族,涌现了院士三兄弟: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且三人都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科学研究,这不仅在中国科学界罕见,在世界科学史上也不多见。  社会就像一面大镜子,映射世相百态,见证着高尚与卑鄙的巨大分野。譬如价值取向背道而驰、最终结局天壤有别、社会评价截然相
目的:  通过对50岁以上人群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发病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1.以“股骨头坏死”为检索词,通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煎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血清Ang II、ET-1、TNF-α、IL-6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造模组30只,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清热化瘀煎)、对照组(卡托普利)、模型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5周。5周后,测心电图、颈动脉取血、处死大鼠,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