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织造成形百叶提花窗帘织物的设计与研发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_j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窗帘市场的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展开透光的百叶窗帘主要通过粘合三层织物形成,即通过胶水或热熔胶的粘结作用,将胶涂抹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局部,实现三层之间的胶水粘接。其制作过程繁琐,产品存在加工制作过程复杂、环保性能低等缺点。因此,研究和开发制作简单、绿色环保的百叶窗帘有着广泛而迫切的市场需要。  织物在二维织机上织制时,织成的纺织品只具有平面的效果。为了制得一体织造成形的百叶窗帘提花窗帘立体织物,通过设计分区的三层、两层织物组织,再进行设计纹样设计,并利用纹织CAD软件对织物意匠图进行遮光区上下层图案叠加、换色、投梭、制作纹版等步骤。经过纱线选取和工艺规格设计后,最终在电子提花机上织制成具有一定立体厚度的平面织物。织物下机后进行透光区经浮线剪割,遮光区三层织物并拢时,织物形成条形的部分透光效果;拉动遮光区前后层,前后二层条形遮光区域做上下移动从而错位形成完全遮光效果。  织物经向每个循环由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固结区1、遮光区、固结区2、透光区四个区域组成,遮光区和浮线区设计为三层结构,固结区设计为两层结构。固结区1的作用为固结中层和上层织物;固结区2的作用为固结中层和下层织物;遮光区的作用为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浮线区的作用为通过修剪经浮长,使得三层织物能形成立体的结构。固结区1的上层和中层为两组经三组纬形成的共口纬三重组织,下层和上、中层之间为空芯袋织;遮光区的上中下三层之间均为空芯袋织;固结区2的中层和下层为两组经三组纬形成的共口纬三重组织,上层和中、下两层之间为空芯袋织;透光区的上层和中层之间为空芯袋织,下层由经浮长组成,下机后修剪。织物在遮光区、固结区1和固结区2三个区域的纬线设计为五组纬线,排列比为甲纬∶乙纬∶丙纬∶丁纬∶戊纬=1∶1∶1∶1∶1,其中甲纬和丁纬采用28.1tex×2白色涤纶纱,乙纬和戊纬采用28.1tex×2桔色涤纶纱,丙纬、己纬采用2.2tex白色涤纶丝;浮线区的纬线设计为两组纬线,排列比为丙纬∶己纬=1∶1。织物的经线设计为三组,排列比为1∶1∶1,均采用2.2tex白色涤纶丝作为经纱。在三个不同单元间,三组经线通过交换上、中、下层来解决经线织缩问题。织物下机后修剪浮线层的经浮长,再将前后两层纱织物与拉杆固定,从而形成展开全遮光百叶窗帘效应,再配置合理的内杆、拉绳、窗盒和下杆等,将百叶窗帘固定安装在一起,由此形成一款既具有遮光功能,又有美丽的图案效果的百叶窗帘。
其他文献
液压支架是实现采煤作业综合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重要设备。液压支架的使用可以增加煤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开采成本、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然而,液压支架存在原理上
人造金刚石、CBN等超硬材料需要使用金刚石压力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研究金刚石压力机的液压动力系统,提升金刚石压力机性能,对超硬材料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现存的大批金刚石压力机性能不高,与国外压力机对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研究金刚石压力机的液压系统,提升金刚石压力机性能是超硬材料合成加工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液比例控制的金刚石压力机升级方案,以解决现存老式压机位置和压力
二级活塞杆是二级伺服机构中的关键零件,它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了二级伺服机构的工作性能。针对传统磨削加工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本论文在其外圆磨削加工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血管疾患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狭窄性疾病和扩张性病变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近四十多年来,由于人造血管的出现和发展,用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疾患,已成为一种常规临床手术。全世界每年需要大量各种类型的人造血管产品,因此世界范围内对人造血管的结构和性能、新型制造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我国研究的各种产品尚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限制我国人造血管开发的因素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设计理念的转变及产品开发手段的日益丰富,如何充分挖掘用户需求进行产品概念创新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由于创新产品概念的生成与测试在产品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和关
电磁阀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作为发动机气路控制系统中的开关,用于操纵控制气的通断,从而实现被控阀门的打开或关闭;也可在发动机吹除系统用于打开或关闭吹
本文从实验与理论两方面对推力球轴承进行了研究。在低速、均匀承载条件下对轴承的滚道波纹度与运转时的打滑率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承滚道波纹度对轴承运转时润滑状态的影响,以及打滑率对润滑状态的影响。随后采用经典的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EHL)对关于滚道波纹度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仿真,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实验中无法测量的部分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理论分析了线接触往复运动的弹流润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