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窗帘市场的调研发现,目前市场上展开透光的百叶窗帘主要通过粘合三层织物形成,即通过胶水或热熔胶的粘结作用,将胶涂抹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局部,实现三层之间的胶水粘接。其制作过程繁琐,产品存在加工制作过程复杂、环保性能低等缺点。因此,研究和开发制作简单、绿色环保的百叶窗帘有着广泛而迫切的市场需要。 织物在二维织机上织制时,织成的纺织品只具有平面的效果。为了制得一体织造成形的百叶窗帘提花窗帘立体织物,通过设计分区的三层、两层织物组织,再进行设计纹样设计,并利用纹织CAD软件对织物意匠图进行遮光区上下层图案叠加、换色、投梭、制作纹版等步骤。经过纱线选取和工艺规格设计后,最终在电子提花机上织制成具有一定立体厚度的平面织物。织物下机后进行透光区经浮线剪割,遮光区三层织物并拢时,织物形成条形的部分透光效果;拉动遮光区前后层,前后二层条形遮光区域做上下移动从而错位形成完全遮光效果。 织物经向每个循环由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由固结区1、遮光区、固结区2、透光区四个区域组成,遮光区和浮线区设计为三层结构,固结区设计为两层结构。固结区1的作用为固结中层和上层织物;固结区2的作用为固结中层和下层织物;遮光区的作用为转换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浮线区的作用为通过修剪经浮长,使得三层织物能形成立体的结构。固结区1的上层和中层为两组经三组纬形成的共口纬三重组织,下层和上、中层之间为空芯袋织;遮光区的上中下三层之间均为空芯袋织;固结区2的中层和下层为两组经三组纬形成的共口纬三重组织,上层和中、下两层之间为空芯袋织;透光区的上层和中层之间为空芯袋织,下层由经浮长组成,下机后修剪。织物在遮光区、固结区1和固结区2三个区域的纬线设计为五组纬线,排列比为甲纬∶乙纬∶丙纬∶丁纬∶戊纬=1∶1∶1∶1∶1,其中甲纬和丁纬采用28.1tex×2白色涤纶纱,乙纬和戊纬采用28.1tex×2桔色涤纶纱,丙纬、己纬采用2.2tex白色涤纶丝;浮线区的纬线设计为两组纬线,排列比为丙纬∶己纬=1∶1。织物的经线设计为三组,排列比为1∶1∶1,均采用2.2tex白色涤纶丝作为经纱。在三个不同单元间,三组经线通过交换上、中、下层来解决经线织缩问题。织物下机后修剪浮线层的经浮长,再将前后两层纱织物与拉杆固定,从而形成展开全遮光百叶窗帘效应,再配置合理的内杆、拉绳、窗盒和下杆等,将百叶窗帘固定安装在一起,由此形成一款既具有遮光功能,又有美丽的图案效果的百叶窗帘。